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辐射相关性继发性肉瘤 |
长期 | 高 |
接受剂量为 30~40 G 的内部或外部辐射的患者的辐射后肉瘤发病率约为 10%。 发病率随辐射剂量的加大和对已知有恶性转化可能性的骨病变(如,巨细胞肿瘤)的辐射而增高。 |
||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
存在差异 | 高 |
大剂量甲氨蝶呤会引起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非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病的神经毒性以及过敏性肺炎(较少见)。 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肾脏损伤,肾脏损伤以后药物清除率下降使得药物的血浆水平升高以及引起系统性毒性。 多柔比星会引起心脏中毒(急性和延迟性)、脱发、恶心、呕吐、尿液、唾液、汗液和眼泪变色、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贫血。 异环磷酰胺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或脑病、脱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血尿。 |
||
局部复发 |
存在差异 | 中 |
局部复发频率与外科切除术边缘的范围及对化疗的反应相关。 据报道,截肢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为 2%-3%,新辅助(术前)化疗和保守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为 5%-7%。[4] 根据患者之前接受的治疗方案(化疗和手术)依具体情况对局部复发进行相应的治疗。 只要可能,就要对复发性肿瘤进行广泛性切除手术。 截肢术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使用辐射进行局部的肿瘤控制。 局部复发是一种不利预后事件,通常会伴随转移性肿瘤扩散。 |
||
肺部转移 |
存在差异 | 中 |
与大部分肉瘤一样,肺部是各类转移的好发器官。 肺部转移可能会在初次肿瘤诊断时出现,或者通常出现于治疗后的前 2~3 年。 肺部转移的治疗包括扩大性切除甚至反复的外科切除术以使每一个肺结节具有干净的边缘。 辅助化疗也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
||
骨转移 |
存在差异 | 中 |
通常,骨转移比肺部转移更难治疗,且预后更差。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通过广泛性切除术或放疗(用于不可切除的病变)治疗肿瘤骨转移。 转移性肿瘤中所使用的化疗方案未在随机试验中确认。 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为大剂量甲氨蝶呤、多柔比星、顺铂和异环磷酰胺。[3][4][29]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