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证据

证据评分

    证据 A

    预防尿路感染复发,肾盂肾炎和肾瘢痕化:有高级的证据表明尿路使用抗生素并不能降低急性肾盂肾炎婴幼儿尿路感染复发,肾盂肾炎和肾皮质瘢痕化的几率,无论伴或不伴膀胱输尿管反流。[66][67][68][69]

    证据 B

    尿路感染诊断:有中等证据表明,在急诊室接诊的发热的婴儿和女童中,白人女童、未割包皮的男童、未发现其他发热源和有尿路感染史的婴幼儿,尿液有臭味的或血尿、表现为病态的、体查发现腹部和耻骨弓上方胀痛的、发热超过39℃(102.2℉)的儿童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较大,[9]

    证据 B

    尿路感染的诊断:有中等程度的证据表明,对于急诊室接诊的伴有发热的2岁以下的女童,如果以下5中因素中出现了≥2种,那么可诊断为尿路感染,其敏感性为0.95。 包括:小于12个月,白种人,体温≥39.0℃(102.2℉),发热≥2天,以及检查发现伴有其他部位的感染。[6]

    证据 B

    尿路感染的诊断:有中等程度的证据表明,白人婴儿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8.0%,相对的黑人婴儿为4.7%。[7]

    证据 B

    尿路感染诊断:有中等的证据表明,诊断婴儿尿路感染的最有用的表现为发热超过40℃(104℉)(LR比为3:2~3:3),尿路感染史(LR比为2:3~2:9)和耻骨上胀痛(LR比为4:4;95CI:1.6~12.4)。[5]

    证据 B

    尿路感染的诊断:有中等证据表明,尿路感染的风险和年轻女性的性行为次数有较强的相关关系。[17]

    证据 B

    尿路感染的诊断:有中等证据表明联合使用尿试纸测定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对诊断尿路感染有最高的可能比。[40]

    证据 B

    预防尿路感染复发和抗生素抵抗的风险:有中等的证据表明尿路抗生素治疗可以增加儿童感染耐药的比率。[7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