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年龄<1 岁、女性、白人、未行包皮环切术、尿路感染史、排尿功能障碍、膀胱输尿管反流、有性行为、无母乳喂养史、存在尿路畸形或手术史。

发热超过39℃(102.2℉)

高热或发热超过24小时增加了婴儿尿路感染的可能性。[5][39]证据 B

发现这一因素是 5 种相关因素之一,当其与这 5 种因素中的至少 1 种共同出现时,可预测诊断 UTI,且在年龄 <2 岁、因发热至急诊就诊的女童中敏感性为 0.95。证据 B

没有高热并不能排除尿路感染。[9]

2{0}岁以内所有患尿路感染的儿童有大约{1}5%{2}表现为发热。[6]

易怒(新生儿和婴儿)

婴儿伴有严重细菌感染的症状体征往往不明显。

营养缺乏(新生儿和婴儿)

有尿路感染的新生儿的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

耻骨上压痛

对于女性婴儿,这可能是唯一的有助于诊断尿路感染的表现(阳性可能比为4:4)。[5]证据 B

肋脊角压痛

可能见于肾盂肾炎和肾被膜拉伸。

其他诊断因素

腐臭味的尿液(婴儿,大龄儿童和青少年)

可能由于尿液里尿素浓度增高所致。

之前的研究并未表明其可增加预测价值。[5]

排尿困难(学龄前,大龄儿童和青少年)

对于已经可以说话的儿童,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可能(可能比范围2:2-2:8)。[5]

尿频(大龄儿童和青少年)

大龄儿童和青少年更有可能有尿路系统特异性的症状。

腹部/侧腹部疼痛(婴儿,大龄儿童和青少年)

对于可以说话的患者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要高(可能比6:3)。[5]

呕吐

所有的年龄段均有可能出现并会导致脱水。

刚会走路的儿童也同样有腹泻的可能。

在大龄儿童中,全身性的症状比如发热,腹部或侧腹部疼痛,呕吐和高度怀疑肾盂肾炎。

疾病表现(新生儿)

新生儿的表现较多,或有生命体征不稳定、活动减少和进食减少。

婴儿伴有严重细菌感染的症状体征往往不明显。

肉眼血尿(大龄儿童和青少年)

大龄儿童和青少年更有可能有尿路系统特异性的症状。

新发的尿失禁(婴儿,大龄儿童和青少年)

已经可以说话的婴幼儿中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可能比4:6)。[5]

危险因素

年龄<1 岁

发现这一因素是 5 种相关因素之一,当其与这 5 种因素中的至少 1 种共同出现时,可预测诊断 UTI,且在年龄 <2 岁、因发热至急诊就诊的女童中敏感性为 0.95。证据 B

3岁以下的男童和1岁以下的女童的发病率最高。[7]

女性

一些研究表明3岁以下的儿童中,女性的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可能要高于男性。[7][13]

白人女童发烧超过39℃(102.2℉)且不伴有其他感染源的,有30%的可能有尿路感染。[9]证据 B

从病因学上来说是因为尿道周围细菌通过较短的尿道上行。

女童更容易多次复发,并比男童的复发率高。[2]

白人儿童

白人儿童中阳性诊断比率为1:4(从1:1至1:8)。[5]

白人儿童比黑人儿童尿道感染发生率更高。[9]证据 B

发现这一因素是 5 种相关因素之一,当其与这 5 种因素中的至少 1 种共同出现时,可预测诊断 UTI,且在年龄 <2 岁、因发热至急诊就诊的女童中敏感性为 0.95。证据 B

未割除包皮的男童在1岁之前

比割除包皮男童的发病率高 8 倍以上。[8]

包皮使尿道周围细菌更容易生长。

早期尿路感染

若在1岁之前患有尿路感染,大约78%的女童和71%的男童会复发。 1岁以后,45%的女童和39%的男童发生进一步的感染。[14]

是对诊断婴儿尿路感染最有帮助的病史因素之一。证据 B

排尿功能障碍(尿频,尿急,控制排尿)

膀胱排空异常(包括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梗阻,异物,膀胱输尿管反流和便秘)使膀胱内的细菌无法完全消除。[15]

用体位控制去避免尿失禁往往也会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增加。[16]

膀胱输尿管返流

6岁以下的儿童初发尿路感染有25%的几率伴发膀胱输尿管反流。

性活动

在青年女性,频繁的性行为会增加相关的危险因素。[17]证据 B

性虐待会导致尿路症状,但很少有感染。[18]

无母乳喂养史

母乳喂养有好的影响,尤其对女婴来说。

这种影响取决于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而且会持续至断奶之后。[19]

异常梗阻或术后影响

在初发尿路感染的儿童中有高达 4% 伴有尿路的异常梗阻。[20]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并不相同。

便秘

膀胱排空异常(包括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梗阻,异物,膀胱输尿管反流和便秘)使膀胱内的细菌无法完全消除。

免疫抑制

同样对念珠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易感。

尿真菌培养是必要的。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