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通常是临床诊断,需要有高度怀疑的证据;因此,完整的病史和体检十分重要。胸部CT/核磁共振成像是确诊所需的首选初步检查,可评估潜在的病因。疑似恶性肿瘤或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活检来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史

值得注意的病史为吸烟史或多重起搏器导线的使用史。先前辐射暴露史应引起注意,因为过量纵隔辐射可导致纤维化,从而引起上腔静脉阻塞。

在病程的早期阶段,部分上腔静脉阻塞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随着阻塞的进展,典型症状和特征会变得明显。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肿胀、呼吸困难、咳嗽、手臂肿胀和面部多血症。[1]喉部水肿可使上气道受压引起突发性呼吸困难,从而危及生命。[4]其他症状包括头痛、胸痛、视力模糊、声音嘶哑和喘鸣。向前弯腰或躺下通常会使症状加重。

对于超过50岁的患者,肺癌是最常见的病因。厌食、体重减轻、咳嗽、呼吸困难和咯血相关的病史可能提示有肺癌(或可能是慢性感染)。发热、皮疹或关节痛可能提示潜在的胶原血管性疾病。

体格检查

查体通常可发现颈部和上胸部静脉曲张、面部水肿和上肢水肿。可看到覆盖前胸壁的曲张的侧支静脉。向前弯腰的动作通常会加重静脉曲张的程度,是一种有提示意义的临床体征。严重的阻塞可能会表现为喉部水肿、紫绀、视神经乳头水肿、精神改变、嗜睡、甚至昏迷。[1][5] 若出现胸外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淋巴瘤的可能性。

调查研究

胸部X光片可作为初步的筛查,有时可显示纵隔增宽或肺部肿块病变,但是,当出现临床疑似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时,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为胸部CT(含静脉造影)。胸部CT可明确上腔静脉阻塞的诊断,并显示阻塞的确切位置、严重性以及相关病理(例如,恶性肿瘤或血管内血栓形成)。核磁共振成像也是一种选择,但是相比CT,除了针对造影剂过敏或肾衰竭的患者外,核磁共振成像没有明显的优点,因为核磁共振成像可避免使用碘化造影剂。

上肢超声检查是一种有用的无创筛查手段,有助于识别静脉血栓形成或阻塞。多普勒超声若出现上腔静脉单相流动或呼吸相变化的消失,则提示上腔静脉阻塞的可能性。

双侧上肢静脉造影可以准确地显示上腔静脉阻塞的位置和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但不会提供关于肺部和纵隔的病理信息。由于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改善,现在通常不需要使用静脉造影来进行诊断。

其他检查

为了明确恶性肿瘤的诊断,获得病理诊断非常重要。锁骨上或其他颈部淋巴结活检可避免侵入性操作,如纵隔镜检查,因此,应对肿大的颈部淋巴结进行仔细的检查。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支气管镜检具有50%~70%的诊断率,经胸壁针吸活检具有大约75%的诊断率,纵隔镜检查或开胸纵隔探查术的诊断率超过90%。[1]

痰检培养、抗酸染色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肺结核、真菌感染(如曲霉病、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诺卡菌病)或支气管内恶性肿瘤的患者。只要存在胸腔积液,都应考虑胸腔穿刺术获取细胞学分析。

感染或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升高。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