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髋骨骨折 |
长期 | 高 |
1990年,世界范围内有130万到170万例的髋骨骨折。髋骨骨折的发病率预计将随着平均寿命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3] 骨折后,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应使用药物治疗。预防跌倒的措施仍然很重要。在美国,髋骨骨折一年内死亡率为20%,长期看护的制度化约为20%。约有2/3患者无法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3] |
||
肋骨骨折 |
长期 | 高 |
骨质疏松症的老年女性发生肋骨骨折是很常见的。 |
||
腕部骨折 |
长期 | 中 |
骨质减少会导致桡骨远端骨折的风险增加。骨质减少的老年人中,既往腕部骨折与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明确相关。 |
||
双膦酸盐治疗引起的股骨骨折 |
长期 | 低 |
有新证据表明非典型粗隆下和股骨骨折和颚骨坏死与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相关。[54]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治疗(平均疗程为7年)可出现非典型粗隆下和股骨干骨折。主要特征为无创伤的自发骨折,骨折时断面一般是横断面或稍稍倾斜以及内侧断面稍高。次要特征为皮质增厚、外侧皮质的骨膜反应、联合使用其他抗骨吸收药物、糖皮质激素、或质子泵抑制剂。50%患者骨折前会出现大腿或腹股沟疼痛。 非充分证据表明,对需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的骨质疏松患者限制其用药持续时间,且强行停药或者终止治疗可能并无益处。[54] |
||
慢性疼痛综合征 |
存在差异 | 中 |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65岁患者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
||
雷洛昔芬治疗引起的深静脉血栓 |
存在差异 | 中 |
雷洛昔芬的雌激素效果增加了血栓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的前4个月风险升高幅度最大。 |
||
雷洛昔芬治疗引起的肺栓塞 |
存在差异 | 低 |
雷洛昔芬的雌激素效果增加了血栓的风险,包括肺栓塞(PE)。治疗的前4个月风险升高幅度最大。 |
||
双膦酸盐治疗引起的颚骨坏死 |
存在差异 | 低 |
有新证据表明非典型粗隆下和股骨骨折和颚骨坏死与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相关。[54]尤其是有口腔问题或拔牙或种牙和/或根管治疗后的患者,静脉注射双膦酸盐之后,更易发生颚骨坏死。 非充分证据表明,对需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的骨质疏松患者限制其用药持续时间,且强行停药或者终止治疗可能并无益处。[54]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