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依据主要靠临床表现。病史及体格检查对于诊断已经足够,并不需要常规实验室检查。

病史

受累皮肤表现为干燥和瘙痒。6个月前出现症状的比例为45%,5岁前发病的比例为85%。[3]患者可能伴随其他特应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或哮喘。[1]

临床评估

急性期表现为皮肤干燥,可见红斑和脱屑,通常伴有丘疹或水疱。婴儿期,好发于躯体伸侧、面颊和前额。与脂溢性皮炎不同,特应性皮炎很少累及腹股沟和尿布区域。在大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主要累及皮肤屈侧。受累部位常可看到因长期搔抓引起的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和抓痕。一位12岁特应性皮炎女孩手背出现色素减退[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一位12岁特应性皮炎女孩手背出现色素减退来自医学博士 A. Hebert 的个人资料;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慢性特应性皮炎患儿表现为丘疹,苔癣样变及色素减退[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慢性特应性皮炎患儿表现为丘疹,苔癣样变及色素减退来自医学博士 A. Hebert 的个人资料;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一些患者出现屈侧皮肤色素减退[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一些患者出现屈侧皮肤色素减退来自医学博士 A. Hebert 的个人资料;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在慢性特应性皮炎中,皮肤出现增厚和苔藓样变。在上臂伸侧、臀部及大腿前方可出现毛周角化性丘疹—毛周角化症(KP),无明显症状。毛周角化症通常可见于特应性皮炎患者中,但也可出现在非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中。

实验室评估

外周血IgE水平可能增高,但并不是诊断的标准。过敏原检测可能对帮助患者避免过敏加剧是有益的,但高达6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并没有表现出IgE介导的过敏反应。[2] 所以它不是一个标准检测。

由于湿疹样皮炎在儿童中非常常见,有必要详细的明确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需要行斑贴试验。建议对于皮损难以控制的患儿行斑贴试验。[22][23][24]

鉴别诊断及合并症

诊断特应性皮炎时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包括银屑病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虽然皮肤活检可用来区分这些疾病,但并不常规应用。 而是靠详细的皮肤检查包括观察原发病灶、分布、相关症状和持续时间及与初发时间的关系来鉴别。

典型银屑病病变边界清楚,倾向于发生在肘部和膝盖,而在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年龄较大的儿童中,病变发生于肘前和腘窝。相比而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更急,以斑片为主,皮疹分布和边界都不规则。由于湿疹样皮炎在儿童中非常常见,有必要详细的明确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需要行斑贴试验。在北美的一些有关斑贴试验的研究显示,斑贴试验阳性的患者中有特应性皮炎病史的比例为19.95%。这项研究中儿童更容易对镍、氯化钴、硫柳汞钠和羊毛脂呈斑贴试验阳性。而成人对新霉素、复合香精、秘鲁香脂(秘鲁香胶)和夸特 15 斑贴试验亦呈阳性。[25]英国对于儿童患者斑贴试验的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这一研究中,尽管橡胶制品、卡巴混合物、秋兰姆混合物、芳香混合物、钴和羊毛脂是更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但镍也是最常见的之一。建议对于皮损难以控制的患儿行斑贴试验。[22]发现一种或多种过敏原可减轻儿童或成人特应性皮炎将来的症状并有利于采取合理的治疗。[26]

研究表明成人镍过敏与丝聚蛋白无意突变密切相关。已证明打耳洞引起镍过敏的风险比丝聚蛋白突变更高,但特应性皮炎患者在局部治疗中对材料接触过敏的比例增加。[27]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包括去除过敏原以及指导患者今后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