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肌间神经丛中的抑制性氮能神经元的炎性损伤导致食管蠕动减弱和食管下端括约肌舒张不全。该炎性过程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的触发因素包括:
感染。诸如美洲锥虫病这一类的传染性疾病证明,传染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导致贲门失弛缓症。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也与贲门失弛缓症相关,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这些病毒的抗体效价比健康对照组的抗体效价高。但是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没有确立。
自身免疫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14]这一关联有以下几点证据支持: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有肌间神经丛抗体出现,炎性反应的肌间神经丛有T淋巴细胞浸润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原的流行增加。
遗传因素。家族性的贲门失弛缓症病例较少见。但是,据报道许多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例是血缘性双亲的孩子。[15]AAA (Allgrove) 综合征是一种 12 号染色体上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点是贲门失弛缓、无泪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抵抗的肾上腺功能不全。[16]已经证实 rs1799724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生有关。这一 SNP 位于淋巴毒素 α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基因之间。[17]
远端食管壁的平滑肌和食管下端括约肌主要受源于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的节前纤维支配。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由胆碱能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的突触释放一氧化氮和血管活性肠肽作用于节后纤维。
贲门失弛缓时,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的缺失伴随着由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参与的炎性反应以及神经纤维化。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含有一氧化氮和血管活性肠肽的节后抑制性神经元的选择性缺失。而兴奋性胆碱能神经元仍然保持完整,最终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舒张不全。
食管蠕动停止是由通常允许食管主体顺序收缩的延迟梯度消失所致,这是一个由一氧化氮介导的过程。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研究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切除样本的组织学研究均确认,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一氧化氮神经支配分布缺失。[1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