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贲门失弛缓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是,个体发病的高峰是在60岁或70岁以后。男女的发病率相同。虽然在一些研究中女性发病更多,但是这可能是由于老年女性的数量较多所致。[1][2]

据报道,贲门失弛缓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存在地区、种族和时间差异。西方国家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率为每年每 100,000 人中 0.4-1.6 例,[1][2][3][4][5][6][7][8][9]而患病率为每年每 100,000 人中 8.0-10.8 例。[3][5][6][8]相比之下,韩国的发病率为每年每 100,000 人中 0.39 例,[10]津巴布韦每年每 100,000 人中 0.03 例,[11]新加坡每年每 100,000 人中 0.3 例。[12]在一些研究中,发病率或患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高。[3][7]

在一些研究中,种族差异已受到高度关注,例如新西兰的一项研究表明太平洋岛民和毛利血统人的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率比白种人高。[1]新加坡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人和印度人比马来人更易患贲门失弛缓症。[12]在美国,贲门失弛缓症在白人和有色人群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13]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种的不同而不同,这一现象提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共同起作用。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