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若不经治疗,BCS 的报告死亡率为 80%。[12]不过,在过去数十年中,预后已得到显著改善。原因在于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所进步并出现新方法。已间或报道了自发消退的情况,多达[16] 25% 的患者仍无症状。[71]

生存决定因素

肝性脑病、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和胆红素是独立的生存决定因素。结合这些因素的预后分类确定了 3 类患者(I-III 类):[8]

  • 以出现 (1) 或未出现 (0) 对腹水和肝性脑病进行评分

  • 以高于 (1) 或低于 (0) 2.3 INR 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评分。

  • 胆红素作为连续变量包含在内,每增加 µmol/L 风险升高 0.004。

I 类表示总分为 0 至 1.1,II 类表示总分为 1.1 至 1.5,III 类表示总分为 1.5 或更高。

I 类(良好)5 年生存率为 89%,II 类(中等)为 74%,III 类(不良)为 42%。

相关门静脉血栓形成 (PVT)

PVT 与 BCS 患者预后较差有相关性。[72][73] PVT 患者的平均生存率为 1 个月,与之相比无 PVT 患者为 6.3 年。[7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PNH)

已发现有潜在 PNH 的BCS患者死亡率较高。[74][75]该疾病病因不详。

特异性治疗后

药物治疗

  • 据报告,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单独药物治疗(无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死亡率较高,6 个月时为 86%,2 年生存率为 9%。[76][77]

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 (IVC) 血管成形术

  • 在 56% 的患者中单一血管成形术(±溶栓治疗)成功。[78]

  • 血管支架成形术长期畅通率可达 80% 至 90%(长达 12 年,无需进行再介入治疗)。[78]但是,在这些病例中 50% 需要随后进行血管成形术。[78]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IPS)

  • TIPS 后一年、5 年和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 90%、84% 和 80%。[79]

  • 据报道,在 36% 至 72% 接受过 TIPS 的患者中进行了支架再植入术或扩张术的再介入治疗。[80]

手术分流

  • 手术分流后的五年生存率为 75% 至 94%,在 IVC 通畅患者中更高。[80]

  • 在 Child-Pugh A 级和潜在病因(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长期结局较好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手术转归更佳。[39]

肝移植

  • 经过肝移植手术的 BCS 患者中,五年生存率为 50% 至 95%,[81][82]通常低于移植的许多其他病因。在近期的欧洲队列中,在进行原位肝移植的情况下 5 年生存率为 71.4%。[83]

  •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包括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在 12% 的患者中。[84]据报道,与抗凝治疗相关的出血并发症出现在 40% 的患者中。[85]

  • 据报道,尽管进行了抗凝治疗,仍有 2/7 的移植受者 BCS 复发。[8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