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标准

组织胞浆菌病分类[1]

无症状肺组织胞浆菌病

  • 健康人群暴露于低菌量真菌。

  • 临床常无症状,组织活检或尸检常意外发现肺部局限肉芽肿病灶。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症状<4周)

  • 健康患者暴露于低菌量真菌,临床症状轻。

  • 患者可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身体不适、腹痛、体重减轻、干咳或无痰干咳、胸痛、乏力、关节痛等)。

  • 查体常无明显异常。胸部听诊可正常,部分患者可听见散在罗音或支气管呼吸音。

  • 真菌负荷量低。酶联免疫法可在30%的患者的尿液中检测出抗原,而痰培养的敏感性约为15%。血清学检测在大部分病例中阳性。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症状>4周)

  • 健康人群暴露于高菌量组织胞浆菌

  • 临床症状>4周提示病情播散,需要有效治疗。

  • 若患者呼吸道症状严重,肺部体检可听见由空洞形成所致的呼吸音遥远。

  • 菌量高,血清血抗原检测和培养阳性率高。血清学抗体检测在初期可为阴性,一个月后发生转阳。

慢性肺组织胞浆菌病

  • 常发生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肺气肿)。

  • 一侧或双侧肺部的炎症浸润可导致空洞。

  • 最常见临床表现有:排痰性咳嗽,体重减轻,发热,萎靡和咳血。

  • 大部分病例中血清学检测阳性,补体结合试验的滴度较高。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 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中,尤其是 HIV 感染患者中。

  • 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由于使用TNF-alpha拮抗剂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可以增加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风险,严重者可威胁生命。[11][13]

  •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它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纳差,体重减轻,萎靡。

  • 肺外表现因人而异,包括皮疹,肝脾肿大,肝酶升高,全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类败血症表现。[2]中枢播散可表现为颅内病灶或脑膜炎。

  • 大部分病例血清学试验阳性,补体结合试验滴度较高。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