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荚膜组织胞浆菌多在温带地区如美国的俄亥俄州,密苏里州,密西西比河流域,墨西哥南部,加勒比地区,中南美洲等区域流行。[3]在委内瑞拉和巴西,组织胞浆菌的报告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加。[4]在欧洲,组织胞浆菌病较少见,大多数病例具有流行地区旅游史或因为接触感染性荚膜组织胞浆菌而患病(例如鸟窝,洞穴,鸟类或蝙蝠聚集区域)。[5]除了荚膜组织胞浆菌之外,非洲某些地区还是荚膜组织胞浆菌变异型杜氏组织胞浆菌的流行地区,而这种菌是非洲组织胞浆菌病的病原体,这种病在临床上属于另一种形式的组织胞浆菌病。该病偶发于非洲流行区域,其他地方极为少见。

荚膜组织胞浆菌广泛分布于被鸟类和蝙蝠粪便污染的泥土中。气流可以将孢子远距离传播。暴发型疫情常和暴露于污染地区或土壤中小孢子的传播有关(如洞穴探险,接触鸟舍或农场,挖掘和伐木工作等)。城市或农村均可出现疫情暴发。在某些地区,90%的人群都曾经历过无症状感染。[6]在这些地区的艾滋病患者中,10-25%的患者发展为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印第安纳州是组织胞浆菌病的流行区域,其2000年组织胞浆菌病的发病率为1.35/100000。[7]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跟职业和休闲娱乐活动的不同有关。[7]尽管绝大部分的病例呈自限性或患者无临床症状。1/2000的急性感染可发展至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人群。[8]在流行地区,组织胞浆菌病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的机会感染性疾病。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