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危险因素

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暴露于真菌孢子,干细胞和器官移植,移植抗宿主疾病,肺气肿,HIV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激素或TNG-alpha拮抗剂治疗。

发热

在80%有感染症状的患者中可见。[1]

头痛

通常为急性和慢性感染中常见的症状。

呼吸困难

急性肺组织胞浆病患者常常由于气管和血管受压来表现出来的常见症状。

干咳

有70%的可能性出现在急性症状患者身上。[6]

胸痛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常见症状,常见于85%-100%的病例中。[1]

纳差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常见症状,常见于85%-100%的病例中。[1]

排痰性咳嗽

慢性空洞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常伴随排痰性咳嗽的症状。

其他诊断因素

腹痛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常见症状

乏力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常见症状

萎靡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常见症状

关节疼痛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常见症状

体重减轻

常见于慢性或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常见于26%-50%的病例中。[30]

肝脾肿大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表现,常见于儿童病例中。[30][31]

肺部听诊闻及散在罗音

通常在症状较轻的患者中可见。

肺部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通常在症状较轻的患者中可见。

肺部听诊闻及呼吸音遥远

呼吸道症状较重的患者中由于空洞形成可在听诊时闻及。

咳血

慢性肺组织胞浆菌症状。

类脑膜炎症状

中枢系统播散组织胞浆菌病相关。

皮疹

可见于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胃肠道症状

可见于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类败血症症状

可见于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危险因素

真菌暴露史

组织胞浆菌广泛分布于被蝙蝠和鸟类粪便污染的泥土或尘埃中。当这些泥土或尘埃被翻动,大量孢子进入空气从而被人体吸入。大量吸入感染性孢子的人群更易发生严重的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而吸入少量感染性孢子更易导致无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微的感染。

荚膜组织胞浆菌流行于美国的俄亥俄州,密西西比,密苏里河流域,和中南美洲地区。[3][4]可能感染肺组织胞浆菌病的活动包括:洞穴探险,接触鸡舍,挖据拆迁活动或伐木。

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发生慢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

HIV 感染

CD4细胞小于150个/每立方毫米的HIV患者在肺部感染的同时更容易发生播散性的组织胞浆菌病。[12]

接受TNF alpha拮抗剂的治疗

TNF-alpha在人体抵抗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使用TNF-alpha拮抗剂如英夫利昔单抗,依那昔普单抗会增加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感染的几率。[11][13]

接受激素治疗

激素可在多个方面影响机体的免疫活动,因此是肺和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包括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对于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在补体激活和趋药因素的作用下,中性白细胞会被吸引向入侵的菌源体,破坏和抑制其生长。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这种机制会被抑制,从而增加传播的风险。

干细胞和器官移植

应对具有潜在危险因素患者在早期治疗过程中考虑入侵和/或扩散的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其中包括接受干细胞和器官移植的患者。[14][15][16]

移植物抗宿主病

菌源体的入侵和扩散的可能性应该在患者的早期治疗过程中予以考量。 其中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1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