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早期诊断和进行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仍是治愈麻风病、预防残疾和可能减少传播的唯一最重要因素。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一般原则

由于广泛出现的氨苯砜耐药,因此提出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此疗法的依据是,联合用药将有效预防对任何单一药物出现耐药。[5]

  • 多菌型 (MB) 麻风(≥6 处病变):使用利福平、氯法齐明和氨苯砜至少 12 个月。

  • 少菌型 (PB) 病变(1-5 处病变):使用利福平、氨苯砜至少 6 个月。

  • 对于未使用标准 MDT 的特殊情况,可换用或联用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或克拉霉素治疗。

利福平

  • 经证明,标准的每月剂量相对无毒性。

  • 报告偶尔出现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症、流行性感冒样综合征和肝炎。

  • 杀菌作用强。

  • 如联合氨苯砜,耐药率低。

氯法齐明:

  • MB 麻风病采用的剂量几乎不含毒性。

  • 皮肤色素沉着,尤其是在皮肤病变部位很常见,但在治疗终止后 6-12 个月内会消除。

  • 使用更高剂量时,可能会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

氨苯砜:

  • 治疗剂量相对无毒性反应。

  • 偶尔出现延迟的超敏反应,粒细胞缺乏症更少见。

  • 该药物治疗常引起中度溶血性贫血。

  • 除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外,罕见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 如联合利福平,则耐药率低。

本处推荐的针对成人患者的治疗,应遵循 WHO 的治疗指导原则。

免疫反应的处理

30% 至 50% 的麻风患者可出现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1 型反应(逆向反应)和 2 型反应(麻风结节性红斑)。这些反应常被错误地视为多药物治疗的并发症。这些反应是会增加麻风相关并发症发病率的医学急症。对于这些反应的特异性识别和治疗应予以重视,以减少麻风致残的负担。第三种称为 Lucio 现象的反应相对罕见。免疫反应可发生在治疗之前、之中或之后的任何时间。[7]

1 型反应(逆向反应):

  • 高剂量泼尼松龙可迅速缓解症状,帮助逆转神经功能损伤。必须根据是否有神经压痛以及运动或感觉缺失,来个体化地调整用药方案。应每 2 周重新评估症状。如神经功能改善,可在接下来 3 个月缓慢减量。[28]

  •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有造成副作用的风险,因此促使研究者对其他替代治疗(例如环孢素)等进行探索。

2 型反应(麻风结节性红斑):

  • 当前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沙利度胺,在改善症状方面极为有效。但是,由于沙利度胺有致畸性,应避免用于可能要生育的女性。这一特殊人群的治疗仍是一个挑战。可以使用泼尼松龙。尽管沙利度胺和泼尼松龙联合治疗已获准用于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和神经炎,但由于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因此应避免联用。更高剂量的氯法齐明可作为不能接受沙利度胺治疗患者的选择,但需到治疗开始后 4 到 6 周才能观察到完全疗效。

Lucio 现象

  • 如尚未接受 MDT 治疗,患者应开始接受瘤型麻风药物治疗,包括利福平、氨苯砜和氯法齐明。另外,应开始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并在数月时间内逐渐减量。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