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低增殖性恶性肿瘤患者的风险较低。[16]可通过定期监测血液生化(包括尿酸、磷酸盐、钾、钙、尿素氮、肌酐和乳酸脱氢酶)和定期评估液体平衡及每次就诊时的生命特征对这些患者进行观察。
应避免在接受化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肾脏毒性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 (NSAI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静脉造影剂。
中等风险包括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白细胞 [WBC] 计数为 50-100 x 10^9/L [50,000-100,000/μ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WBC 计数为 10-50 x 10^9/L [10,000-50,000/μ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WBC 计数为 10-100 x 10^9/L [10,000-100,000/μL] 或用氟达拉滨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对治疗敏感的实体瘤患者。[16]
开始全身细胞毒性治疗前两天,患者应静脉滴注等渗氯化钠溶液,维持 100 mL/小时(体重<10 kg 的儿童为 3 mL/kg/小时)的尿排出量。
应定期监测血液生化(包括尿酸、磷酸盐、钾、钙、尿素氮、肌酐和乳酸脱氢酶),并定期评估液体平衡及每次就诊时的生命特征。
应避免在接受化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肾脏毒性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 (NSAI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静脉造影剂。
如果可能,应避免应用可能升高尿酸、钾和磷酸盐水平的药物,例如噻嗪类或保钾利尿剂。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别嘌呤醇 : 儿童和成人:50-100 mg/平方米体表面积,口服,每 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300 mg/平方米体表面积;或 1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800 mg;或 200-400 mg/平方米体表面积/日,静脉使用,分 1-3 次给药,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00 mg
更多拉布立酶 : 儿童和成人:0.15 至 0.2 mg/kg,静脉使用,单次给药
更多别嘌呤醇可以防止尿酸生成,但无法破坏已生成的尿酸。[1][16]经证明,其可以降低尿酸晶状沉淀相关的尿酸性肾病的发病率。[25][26]与嘌呤类化疗药(例如巯嘌呤或硫唑嘌呤)合用时,需减少这些药的剂量。禁与卡培他滨联合。
对于儿童患者,可考虑首先给予单一剂量的拉布立酶(一种重组尿酸氧化酶)。[5][16]如果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失败,则可以在成人中开始拉布立酶治疗。[16]
所有患者都应进行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常规检查(至少每日一次)。治疗前应确定血清肌酐、尿素氮、钠、钾、钙、磷酸盐、乳酸脱氢酶及尿酸水平,并在治疗开始的前 3 天每日测定 1-2 次,随后每日一次。
应避免在接受化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肾脏毒性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 (NSAI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静脉造影剂。
如果可能,应避免应用可能升高尿酸、钾和磷酸盐水平的药物,例如噻嗪类或保钾利尿剂。
葡萄糖酸钙 : 儿童:100-200 mg/kg,单次静脉给药,可每 6-8 小时重复一次直至出现反应;成人:1-3 g,单次静脉给药,可重复直至出现反应
心律失常是最严重的临床 TLS 表现。心电图 (ECG) 变化具有特征性,任何心律失常确诊后,整个治疗期间都需要进行持续心脏监护。
治疗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或心脏复律。识别早期 ECG 变化,并及时纠正电解质异常的治疗很重要。
癫痫发作通常继发于低钙血症。从症状上来看,与任何其他病因所致癫痫发作一样,可用抗惊厥药治疗。癫痫发作时要用葡萄糖酸钙治疗潜在的低钙血症。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呋塞咪 : 儿童:1-3 mg/kg,口服/静脉使用,单次给药;成人:40 mg,口服/静脉使用,单次给药
和
聚苯乙烯磺酸钠 : 儿童:1 g/kg,口服,每 6 小时一次;成人:15g,口服,每日一到四次
或
葡萄糖酸钙 : (10%) 儿童:60-100 mg/kg,单次静脉给药,最大剂量 3000 mg/剂;成人:500-3000 mg,单次静脉给药
和
普通胰岛素 : 儿童:0.1 单位/kg,加入右旋糖中静脉给药,可在 30-60 分钟后重复;成人:10 单位,加入右旋糖中静脉给药
和
右旋糖 : 儿童:0.5 g/kg (25%),静脉内输注 30 min 以上;成人:500 mL (20%) 静脉内输注 1-2 小时以上
和
聚苯乙烯磺酸钠 : 儿童:1 g/kg,口服,每 6 小时一次;成人:15g,口服,每日一到四次
水平<6 mmol/L:水化、袢利尿剂和聚苯乙烯磺酸钠。
水平> 6 mmol/L:应缓慢推注葡萄糖酸钙(以平衡高钾对心脏的影响),然后输注胰岛素加用右旋糖,以迫使钾离子回到细胞内。之后给予聚苯乙烯磺酸钠,以结合钾离子并促使其通过肠道排出。[12]
聚苯乙烯磺酸钠具有与其他药物结合的可能性。因此,口服药物应在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钠至少 3 小时之前或 3 小时之后服用。对于存在胃轻瘫或其他疾病导致食物从胃排空到小肠延迟的患者,应将这一间隔延长至 6 小时。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碳酸氢钠 : 儿童:84-84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4-6 小时一次;成人:4 g,单次口服,然后每 4 小时服用 1-2 g,最大剂量 16 g/日(不到 60 岁)或 8 g/日(超过 60 岁)
不常规推荐碱化尿液,尽管有些中心仍支持该方法。[16]若需要,可给予碳酸氢钠以升高尿 pH 值。
缺乏证据支持其在预防尿酸性肾病时比单纯补足血容量更优,且存在高磷酸血症时,可能引起钙晶状沉淀。
根据尿 pH 值调整剂量。
如果生化异常显示对药物治疗耐药或存在持续的容量负荷过高、无法控制性高血压、重度酸中毒和/或尿毒症伴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则需要进行肾脏透析。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