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一级预防

引发早产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很多,因此并没有单一预防措施。虽然尚未建立监测无症状性高危女性的方案,但对于存在风险的女性,我们可以提供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既往早产史一直被视为风险的主要指征。但最近,随着宫颈长度的超声测量和生化标志物的出现,可以更为便捷地筛查高危人群。如果宫颈长度短 (<2 cm) 且胎儿纤连蛋白阳性,意味着患者早产风险较高。妊娠23周发现胎儿连接蛋白阳性的孕妇,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妊娠30周之前分娩。[29][30]

降低早产风险的孕前干预措施

  • 通过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强调增进健康、戒烟、适当活动及锻炼,但是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几乎不改善结局。在辅助生殖过程中限制胚胎移植的数量也能够减少早产的发生率。[16]可以采用创伤性更小的操作技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接种治疗人乳头瘤状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疫苗可以减少CIN的发生及其后继的手术治疗。[27]

孕期降低早产风险的干预措施

  • 卧床休息、证据 A禁欲以及膳食调整(例如避免咖啡因)并没有改善结局。初诊时就可以询问有无可以纠正的潜在危险因素,例如是否吸烟,有无娱乐性用药,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泌尿道感染及既往宫颈手术史等。对于社会贫困人群,对其加强产前保健与常规产检相比,并未成功降低早产的发生率。证据 B

  • 宫颈环扎术通过环绕穿行于宫颈上端的缝线使宫颈口关闭。多年以来,这是一个公认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初始观察性研究由于其较高的成功率而让人们备受鼓舞,然而随机试验显示宫颈环扎术只存在边界效益。[35][36]证据 B对超声发现宫颈长度较短的患者进行宫颈环扎的价值进行研究:在既往有一次自发性早产、宫颈长度短于25 mm的单胎孕妇中,宫颈环扎术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与死亡率。[37]宫颈环扎术带来的益处与宫颈变短的程度并不相关。[38]进行宫颈环扎术并不能仅基于B超标准,同时还应考虑病史相关因素(例如既往早产史)。[39]在没有进行宫颈环扎的高危女性中,可考虑进行B超监测。[40]在低危女性中,宫颈环扎术并没有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在高危女性中,其证据亦有限。[41][42]证据 B宫颈环扎可能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36]几乎没有证据显示何种宫颈环扎术优于其他。将膀胱上推可以使缝扎的位置更高,也可以经腹(通过腹腔镜)进行缝扎,两者的成功率均近似。[43][44][45][46]一旦宫颈扩张、胎膜膨出于阴道,宫颈环扎术也可以作为延迟分娩的紧急措施,[47]可将分娩平均延迟一个月。[48]证据 B这尚未被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但如果没有感染的临床证据,也没有子宫收缩的征象,早产极有可能与宫颈机能相关,这一干预措施似乎是合理的。此时,宫颈环扎术带来的益处与黄体酮类似。[49]

  • 胎儿超声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胎龄,并且能在早孕期发现胎儿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或使得早产成为必然。[50]

  • 抗生素治疗:进行异常阴道菌群的筛查可以发现风险增高的女性,尤其是那些在早孕期发现细菌性阴道病的女性。[6]然而,治疗并不能在改善结局方面保持一致性。[51]因此,并不建议对女性进行常规的细菌性阴道病的筛查。[7]对无症状性菌尿以及有症状的泌尿道感染进行治疗是有益的。[52]一些证据表明在未足月胎膜早破 (PPROM)之后使用抗生素,无论是青霉素证据 C还是罗红霉素证据 C可能有效降低早产率。

  • 宫缩抑制剂可能延长妊娠时间从2天到7天不等,推荐短期使用宫缩抑制剂,可以为产前使用皮质类固醇和转入新生儿监护室提供时间。[53]一项纳入17项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证实,宫缩抑制剂可减少24小时内、48小时内和7天内的分娩。[54]但并不建议长期使用宫缩抑制剂。

  • 龋齿、牙列不齐及牙周疾病均可能增加早产风险。[20]然而目前尚未明确妊娠期间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否可以预防早产,有待进一步研究。[55]

二级预防

潜在的病因决定治疗,且可能包括宫颈环扎术及孕激素疗法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