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患者的治疗效果因个体而异。有些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和胸管引流后一两周内就能获得明显疗效。然而,有约 30% 患者并不见效且需要手术。大多数患者都能完全康复,但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发展成引起换气受限的慢性胸膜增厚或慢性胸膜感染。

脓胸的死亡率约为 15% 至 20%,在存在严重合并症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则更高。[4][11]

基于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肺炎旁胸腔积液分类的结果

第 1 类脓胸:游离的胸膜腔积液,侧卧位胸片上显示尺寸小于 10 mm,无需实施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治疗效果不良风险极低。

第 2 类脓胸:中等量游离积液(小于单侧胸腔的一半),革兰氏染色和培养阴性,pH>7.2;治疗效果不良风险低。

第 3 类脓胸:大量或包裹性胸膜腔积液或胸膜增厚,革兰氏染色或培养阳性,pH<7.2;治疗效果不良风险中等。

第 4 类脓胸:抽出明显脓液;治疗效果不良风险高。

胸部 X 线检查异常

虽然在出院时总有异常,但在 3 至 6 个月内大多数胸部 X 线检查会显示炎症消退,仅有一些残留的胸膜增厚。出院后 4 至 6 周内应再次进行胸部 X 线检查。

肺功能受损

有些患者在胸管移除后仍存在残余的胸膜增厚而导致肺功能受限。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胸膜增厚现象在几个月内就会消失,且通常在 3 至 6 个月后肺功能就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如果在 6 个月后肺功能减弱情况仍未恢复且患者有症状,则应考虑外科胸膜剥脱术(一种胸部大手术,涉及排出胸膜腔中的脓液和碎屑并去除脏层和壁层胸膜内的纤维组织)。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