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因素包括机动车事故、高危职业或体育活动等外伤史。

16 岁至 30 岁年龄段(外伤)

外伤是最有可能的原因并最常累及 C4/5 和 C5/6。

30 岁至 50 岁年龄段(椎间盘疾病)

神经根痛最常见原因是椎间盘疾病(C5/6 或 L4/5、L5/S1)。[36]

40 岁至 75 岁年龄段(恶性肿瘤)

累及脊柱的恶性肿瘤是该年龄段最常见的病因。

症状的急性发作和持续时间

急性症状常与外伤性脊髓压迫或椎间盘突出相关。

症状的慢性发作和持续时间

慢性症状与骨质疏松症、骨髓炎或恶性肿瘤相关。

背痛

背痛但无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症状可能是由于脊髓压迫以外的其他原因造成,或可能与退行性脊柱疾病(椎关节强硬)相关。

脊柱的转移性恶性肿瘤、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和骨髓炎通常会引起背痛,因此应进行检查以排除这些原因。

麻木或感觉异常

急性、严重症状见于急性脊髓压迫,通常是由于外伤。

轻度症状可能与早期慢性脊髓压迫相关。

如果仅有这些症状,应排除其他非脊柱原因,例如糖尿病性神经病或其他外周神经病。

虚弱或瘫痪

急性、严重症状见于急性脊髓压迫,通常是由于外伤。

轻度症状可能与早期慢性脊髓压迫相关。

如果仅有这些症状,应排除其他非脊柱原因,例如运动神经元病或炎性肌病。

膀胱或肠道功能障碍

见于长期腰椎脊髓压迫,尤其是椎管狭窄,是马尾综合征的一部分(伴有大和/或小便失禁、下肢无力和鞍区感觉异常)。

反射亢进

脊髓压迫症的早期体征,更常与恶性肿瘤相关。

感觉丧失

针刺、温度、位置和振动觉丧失可能发生于脊髓压迫早期,特别是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情况。

即便只伴有轻度无力,对称性的感觉变化也增加了神经病变的可能性。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 感觉和运动损伤评分用于根据运动和感觉体征对急性外伤性脊髓损伤和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和分级(A 到 E)。[1]

肌无力或萎缩

使用医学研究委员会徒手肌力检测从 0 到 5 分进行评估。[16]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 感觉和运动损伤评分用于根据运动和感觉体征对急性外伤性脊髓损伤和急性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和分级(A 到 E)。[1]

可疑受损平面以下张力丧失(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中存在反射丧失、运动瘫痪和反射过低或反射消失。 这与神经源性休克不同。[40]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神经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一般发生在颈部或胸部上段损伤之后。 患者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温暖、四肢干燥、周围血管扩张、静脉淤积、皮温变化、阴茎异常勃起和心输出量减少。

脊髓全横断综合征

引起被称为脊髓休克的一组症状,在高位颈段发生时,包括四肢瘫痪、呼吸功能不全、大小便功能丧失、受损平面之下的感觉缺失以及神经源性休克(低血压和体温过低)。

较低颈椎横断不累及呼吸肌。 Horner 综合征可能见于较高位横断,由来自下丘脑的下行交感神经通路丧失引起,包括瞳孔缩小、无汗症和同侧上睑下垂。

胸段较高位病变导致下肢轻瘫和自主神经功能丧失。 胸椎下段、腰椎和骶椎横断导致大小便功能丧失。

马尾综合征

由于椎间盘受压和椎管狭窄。 该综合征表现为鞍区(会阴)感觉缺失、膀胱潴留和腿部无力。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马尾综合征的报告发病率是 1% 至 15%,常涉及 40 至 60 岁的男性。

膀胱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尿失禁,但是往往更早表现为开始或停止尿流困难。 尿失禁是基于溢出。

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

脊髓压迫损伤的急性形式,往往与颈椎病患者的过度伸展性损伤相关。 更频繁见于老年人群。

与下肢相比,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引起的上肢功能丧失程度更大,包括前庭脊髓束。

其他诊断因素

恶性肿瘤史

乳腺、前列腺、肾或肺部恶性肿瘤、肉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病史。

转移瘤可累及胸椎 (70%)、腰椎 (20%) 和颈椎 (10%)。

40% 的非脊柱骨转移患者会有硬膜外脊髓压迫。[37]

尸体调查显示 40% 至 90% 的癌症患者存在脊柱转移疾病;38% 发生在硬膜外腔的多个部位。[38][39]

怀疑或已知患有癌症的任何患者在出现背痛时应进行 CT 或 MRI 检查。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患者和 HIV 患者在皮肤感染或尿路感染后可能出现脊柱骨髓炎、椎间盘炎或硬膜外脓肿。他们还可能有体重减轻和发热病史。糖尿病也应作为硬膜外脓肿的危险因素考虑。

静脉毒品使用

认为与静脉药物滥用相关的脊柱感染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硬膜外脓肿。[11]

直肠括约肌反射丧失

直肠张力扩展和近期失禁史是重度脊髓受累的体征。

阑尾反射丧失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和踝反射的不对称丧失。

触诊发现脊柱局部畸形。

急性外伤性损伤或感染性脊柱后凸(脊柱成角)与即将出现的脊髓压迫相关。

脊髓半切综合征

由脊髓半横断病变(由于肿瘤或椎间盘突出)引起。

在急性表现中,体征包括身体同一侧的单侧痉挛性瘫痪以及同侧的振动觉和本体感觉(位置感觉)丧失,从病变以下 1 个或 2 个节段开始,对侧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前索综合征

发生于脊髓前部的血液供应中断时。

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丧失、脊髓前柱上的感觉丧失(疼痛和温度)和后柱上的感觉保留(精细触觉和本体感觉)。

后索综合征

由脊髓后柱病变引起。 可由脊髓后动脉的血液供应中断引起。 与前索综合征不同,它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

可能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身体同一侧的单侧性痉挛性瘫痪以及同侧的振动和本体感觉(位置觉)丧失,从对侧病变以下第 1 或第 2 段开始,疼痛和温度觉丧失。

危险因素

年龄在 16-30 岁之间,男性

年龄在 16 至 30 岁之间的人群中,脊髓损伤 (SCI) 发病率最高 (53%)。 在美国,汽车事故是 65 岁以下人群出现 SCI 的主要原因。 男性在报告的所有 SCI 患者中超过 80% 以及在所有运动相关 SCI 患者中占 90%。 运动和娱乐相关 SCI 主要侵袭 29 岁以下人群。[3]

椎间盘脱水、椎间盘突出和进行性骨狭窄与老化相关。 对于 65 岁及以上人群,跌倒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3]

创伤

老年人跌倒以及年轻人机动车事故经常是这些患者病史的一部分。轴向载荷导致的 L1 椎体爆裂骨折,引起对圆锥和脊髓马尾神经的压迫;L2 椎体也存在骨折[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轴向载荷导致的 L1 椎体爆裂骨折,引起对圆锥和脊髓马尾神经的压迫;L2 椎体也存在骨折由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 (FACS)、医学博士 Kenneth F. Casey 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L1 爆裂骨折的轴位视图显示骨折碎片占据椎管[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L1 爆裂骨折的轴位视图显示骨折碎片占据椎管由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 (FACS)、医学博士 Kenneth F. Casey 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肿瘤

乳腺、前列腺、肾或肺部恶性肿瘤、肉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史与慢性脊髓压迫症相关。[12]如图所示,疼痛和脊柱变形往往预示来自脊柱或硬膜外肿瘤的压迫[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如图所示,疼痛和脊柱变形往往预示来自脊柱或硬膜外肿瘤的压迫由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 (FACS)、医学博士 Kenneth F. Casey 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骨质疏松症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与脊柱压缩性骨折相关。[6][13]

高危职业

外伤和椎间盘突出的高危职业包括建筑工人、农业劳动者、海员、砖瓦工、修路工、汽车司机、军事人员、执法人员和消防员。

高危娱乐活动

导致外伤的高危娱乐活动包括赛车、登山、潜水、骑马和体操。

静脉毒品使用

硬脊膜外脓肿发病率的升高与静脉毒品使用相关。[11]

免疫抑制

可能与椎间盘炎或硬膜外脓肿以及累及脊柱的机会性感染风险增加相关。 糖尿病也应作为硬膜外脓肿的危险因素考虑。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