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手术切口应扩大到可见的坏死范围以外,同时切除整个坏死区。进行进一步的外科评估和清创术是必要的,可能需要多次手术以确保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干净。[14]提供静脉注射的密集血流动力学支持是外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万古霉素 : 30 mg/kg/日,每 12 小时一次,分次静脉给药
或
利奈唑胺 : 每 12 小时静脉注射 600 mg
-- 和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每 6 小时静脉注射 3.375 g
更多或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 1 g,静脉注射,每 6-8 小时一次
或
美罗培南 : 1 g 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或
厄他培南 : 1 g,静脉给药,每 24 小时一次
或
万古霉素 : 30 mg/kg/日,每 12 小时一次,分次静脉给药
或
利奈唑胺 : 每 12 小时静脉注射 600 mg
-- 和 --
头孢曲松钠 : 静脉注射 1-2 g,每 12-24 小时一次
或
环丙沙星 : 400 m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
-- 和 --
甲硝唑 : 30 mg/kg/日 剂量,静脉内分次给药,每 6 小时一次
或
苄基青霉素 : 2.4-4.8 g/日,静脉注射,分次给药,每 4-6 个小时一次
和
克林霉素 : 600-900 mg,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克林霉素 : 600-900 mg,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或
甲硝唑 : 30 mg/kg/日 剂量,静脉内分次给药,每 6 小时一次
-- 和 --
庆大霉素 : 3-5 mg/kg/日,静脉内分次给药,每 8 小时一次
或
环丙沙星 : 400 m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
对于 I 型混合感染的经验性治疗,美国传染病学会 (IDSA) 推荐使用同时覆盖需氧菌(包括 MRSA)和厌氧菌的药物。[14]可选择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酶烯类;头孢曲松钠 + 甲硝唑;或氟喹诺酮类(例如环丙沙星)+ 甲硝唑。推荐使用青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疑似(或确认)A 组链球菌感染的坏死性筋膜炎。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使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联合氨基糖苷或氟喹诺酮。
当可获得更多信息并已确定病原菌时,应修正抗生素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确诊治疗。
由于目前没有确定性的临床试验,IDSA 推荐持续抗生素治疗,直至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外科清创,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持续 48-72 小时没有发热症状。[14]
手术清创后,许多外科医生使用含杆菌肽的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万古霉素 : 30 mg/kg/日,每 12 小时一次,分次静脉给药
或
利奈唑胺 : 每 12 小时静脉注射 600 mg
-- 和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每 6 小时静脉注射 3.375 g
更多或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 1 g,静脉注射,每 6-8 小时一次
或
美罗培南 : 1 g 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或
厄他培南 : 1 g,静脉给药,每 24 小时一次
或
万古霉素 : 30 mg/kg/日,每 12 小时一次,分次静脉给药
或
利奈唑胺 : 每 12 小时静脉注射 600 mg
-- 和 --
头孢曲松钠 : 静脉注射 1-2 g,每 12-24 小时一次
或
环丙沙星 : 400 m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
-- 和 --
甲硝唑 : 30 mg/kg/日 剂量,静脉内分次给药,每 6 小时一次
克林霉素 : 600-900 mg,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或
甲硝唑 : 30 mg/kg/日 剂量,静脉内分次给药,每 6 小时一次
-- 和 --
庆大霉素 : 3-5 mg/kg/日,静脉内分次给药,每 8 小时一次
或
环丙沙星 : 400 mg,静脉使用,每 12 小时一次
对于 I 型混合感染的经验性治疗,美国传染病学会 (IDSA) 推荐使用同时覆盖需氧菌(包括 MRSA)和厌氧菌的药物。[14]可选择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酶烯类;头孢曲松钠 + 甲硝唑;或氟喹诺酮类(例如环丙沙星)+ 甲硝唑。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使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联合氨基糖苷或氟喹诺酮。
当可获得更多信息并已确定病原菌时,应修正抗生素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确诊治疗。
由于目前没有确定性的临床试验,IDSA 推荐持续抗生素治疗,直至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外科清创,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持续 48-72 小时没有发热症状。[14]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苄基青霉素 : 2.4-4.8 g/日,静脉注射,分次给药,每 4-6 个小时一次
和
克林霉素 : 600-900 mg,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萘夫西林 : 每 4-6 小时静脉注射 1.5-2 g
和
克林霉素 : 600-900 mg,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或
万古霉素 : 30 mg/kg/天,静脉使用,分次给药,每 12 小时一次
或
达托霉素 : 4 mg/k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或
利奈唑胺 : 每 12 小时静脉注射 600 mg
II 型感染由 A 组链球菌(例如化脓性链球菌)引起。除了紧急外科清创术以外,还应给予青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 A 型链球菌感染,抑制其合成毒素的能力。[14]
在治疗实验诱导的坏死性筋膜炎或 A 组链球菌引起的心肌坏死中,克林霉素优于青霉素。[20]研究表明其在体外培养时可以降低 A 链球菌释放致热性外毒素;不受接种量或成长阶段的影响;化脓性链球菌通过抑制 M 蛋白合成来促进吞噬;抑制控制细胞壁合成的调控元件的产生;并具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20]
如果有任何关于发病原因的问题(例如可能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不是 A 型链球菌),应使用萘夫西林代替青霉素。[1]
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使用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或利奈唑胺(如同时存在万古霉素过敏)单药治疗代替青霉素-克林霉素或萘夫西林-克林霉素的联合。[14]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苄基青霉素 : 2.4-4.8 g/日,静脉注射,分次给药,每 4-6 个小时一次
和
克林霉素 : 600-900 mg,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克林霉素 : 600-900 mg,静脉注射,每 8 小时一次
和
甲硝唑 : 30 mg/kg/日 剂量,静脉内分次给药,每 6 小时一次
目前,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联合应用被广泛采用。[14]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例如,克林霉素、氯霉素、利福平、四环素)是有效的,因为他们抑制梭菌外毒素的合成并减少这些蛋白质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毒性反应。[40]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克林霉素和甲硝唑联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 BASIL 试验中,450 例由于腹股沟下疾病导致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 PTA 或搭桥手术治疗组。[44]术后 30 天,组间死亡率比较无显着性,但手术组发病率较高(57% 比 41%)。在意向治疗分析,1 年和 3 年主要临床观察终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截肢生存),手术组的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 PTA 组(18% 对 26%)。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作者建议 PTA 应该首先选择用于有明显合并症的、预期寿命<2 年的患者。
对于预期生存超过 2 年的患者,搭桥手术的好处是可以降低短期发病率。
股蓝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涉及肢体引流静脉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可以通过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预防静脉性坏疽的发生和发展。[4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