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治疗主要目标为减轻患者不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进食。在免疫低下人群保证充分营养及水分摄入相当重要。

此外,对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或虚弱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口咽念珠菌病局部侵袭或播散。因此,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义齿相关疾病,推荐对义齿进行彻底消毒以达到痊愈目的。[67]然而,用泡腾片或含酶溶液浸泡义齿的证据支持尚不足。与其他懈怠的治疗手段相比,用牙膏手动刷洗义齿对于去除菌斑和杀菌更有效。[68]

已发表的指南强调利用浸泡及非磨损性义齿清洁剂手动刷洗来去除义齿菌膜是控制义齿性口炎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建议不要持续佩戴假牙(如,每天24小时),这也可以减少义齿性口炎的风险。[69][70]

轻到中度:局部组织累及,症状极少。

白念珠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65]大多数患者对局部治疗应答良好。轻度至中度口腔念珠菌病病例可使用唑类抗真菌药(例如,克霉唑、咪康唑)、局部外用多烯类(即制霉菌素)和龙胆紫治疗。[24][58][61][65][71][72]需要注意的是,制霉菌素混悬液蔗糖含量较高,频繁使用,特别是在唾液过少/口腔干燥患者中频繁使用可能会增加龋齿的风险。[7]

重度疾病(全身性组织受累、疼痛、烧灼感)

对于重度疾病患者,特别是应用局部药物可能快速复发的 HIV 感染患者,推荐使用全身性唑类药物(例如,氟康唑片、伊曲康唑口服溶液或泊沙康唑混悬液)。[7][24][65][33][73][58][74][75][76][77][78]证据 A证据 A美国传染病学会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的现行指南建议对重度疾病患者使用氟康唑,而其他唑类药物仅用于氟康唑耐药病例。[65]然而,NIH-AIDS Info 的现行指南指出,所有唑类药物均为可接受的治疗选择。[24]伊曲康唑口服溶液和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与氟康唑片一样有效,但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耐受性更好。[24]由于胃肠道吸收不稳定,酮康唑和伊曲康唑胶囊(但不是伊曲康唑混悬液)比氟康唑疗效差,应作为二线方案。[24][73][79][80][81]三分之二的氟康唑难治性口咽念珠菌病患者对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有疗效反应,[24][65][82]而伊曲康唑口服溶液被认为是替代治疗选择。[24][81][83]证据 B与使用泊沙康唑相关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84]酮康唑会引起重度肝损伤与肾上腺功能不全。在2013年7月,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推荐口服酮康唑不应被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因为治疗的益处不再大于风险。因此,在一些国家口服酮康唑可能无法使用或受限制。本建议不适用于酮康唑外用制剂。[85][86]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推荐口服酮康唑只可应用于无其他替代药物或其他药物不耐受,治疗的潜在益处大于风险的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情况。但禁用于肝病患者。如果使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肝和肾上腺功能。[87]

患者在口服唑类药物治疗时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对于治疗持续时间超过21天的患者推荐进行肝毒性定期监测。[24]

难治性口咽念珠菌病

具有唑类药物耐药菌株的患者的其他替代化合物包括阿尼芬净、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 B。[24][65][88][89][90][91]静脉使用两性霉素 B 通常仅用于具有潜在致命性的进展性真菌感染。卡泊芬净耐药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菌株均有报道。[92][93]当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失败时,也可使用两性霉素 B 口服混悬液;然而,在一些国家/地区(包括英国和美国),该药还未上市。[24][65]

如果考虑静脉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应将患者转诊至传染病主任医生处进行治疗。

口角炎

口角炎的治疗药物包括制霉菌素和0.1%曲安奈德的复方软膏或乳霜,1%克霉唑软膏,2%咪康唑软膏,及2%酮康唑乳霜。[71]

严重免疫低下患者的预防性治疗

抗真菌药物可预防性应用于接受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患者,HIV感染的免疫低下患者,或骨髓、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以预防局部和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另有证据表明,在极早期早产儿及极低体重新生儿,预防性口服或外用非吸收性抗真菌药物可降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62]在癌症患者中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将使患者获益已获得公认,并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中可预防口腔念珠菌病。[53][54][55][56]证据 A对于正在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其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或预防可选用经胃肠道充分吸收的药物(例如,氟康唑)。[54][56][55]证据 C

在艾滋病患者,已有报道发现制霉菌素可延迟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而在预防口腔念珠菌病发展方面氟康唑被证明比克霉唑更有效。[57][58][59][60]证据 A因及时治疗往往有效,多数HIV专科医师不推荐对复发性口咽念珠菌病进行二级预防。[24]但是对于频繁或严重的复发,建议采用口服氟康唑进行预防治疗。[24][65]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可以就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连续性和间歇性治疗以及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提出相关建议。[22]

连续性抑制性治疗使得有较高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念珠菌菌株增加,但并不增加氟康唑治疗无效的念珠菌感染发生的风险。[58]当唑类药物全身性使用大于7到10天时,患者可能出现肝毒性反应[2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