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ayasu 动脉炎是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其特征是大动脉肉芽肿性炎症。[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Takayasu 动脉炎患者的主动脉显微照片显示,内膜层明显增厚,血管中层可见炎性浸润,以及层状坏死(图片)由 Dylan Miller, MD, Mayo Clinic 提供;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TA 的发病涉及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1]IL-6 被认为在 Takayasu 动脉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少数患者经 IL-6 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14]
动脉中所看到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与巨细胞动脉炎的大动脉中所观察到的表现类似。[1]在血管炎的急性期,炎症始于肌性动脉外膜的营养血管。[1][7]T 细胞在最初的细胞反应中起突出作用,且抗内皮细胞抗体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1][15][16]
根据受累血管的主要类型以及其他特征对血管炎进行分类,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炎症类型、易受累的器官、临床表现、遗传倾向以及独特的人口学特征。
大血管血管炎
Takayasu 动脉炎
巨细胞动脉炎
中等血管血管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川崎病
小血管血管炎
ANCA 相关性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
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Churg-Strauss 综合征)
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 GBM)病
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
免疫球蛋白 A (IgA) 血管炎(Henoch-Schönlein 紫癜,过敏性紫癜)
低补体荨麻疹性血管炎
多血管血管炎
贝赫切特病(白塞病)
Cogan 综合征
单器官血管炎
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炎
与可能病因相关的血管炎
基于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根据炎症过程中所累及的血管进行分类。
I 型:主动脉弓的分支
IIa 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主动脉弓的分支
IIb 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和胸(降)主动脉
III 型: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
IV 型: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
V 型:IIb 型和 IV 型特征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