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性早熟的患病率难以估计,但有报道称为1/5 000。[3] 促性腺激素依赖性性早熟(GDPP)或中枢性性早熟在女孩发生率10倍于男孩。[3][4][5] 这可能与女孩低水平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即可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关。[6] 在美国,诊断性早熟的女孩数量在增加。[3]

几个因素影响青春期开始的年龄,虽然它主要遵循家族模式。 已知母女的青春期开始年龄相似,尤其是月经初潮年龄。 但是,这个过程可被环境因素、种族及慢性疾病所影响。

长期趋势表明,女孩的初潮年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明显下降,尤其在西方国家,[7][8] 虽然在过去的40年没有进一步改变。荷兰最近的研究提出青春期初始年龄趋于稳定。[9] 较少证据表明,男童青春期初始年龄已随时代改变。[10][11] 其可能原因是与女孩初潮的文件记录相比,男孩青春期开始和完成的时间无较明确的定义和文件记录。

同白种人女孩(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9岁)相比,黑种人女孩(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2岁)较早进入青春期。[12] 在美国自1960年到1990年,白种人女童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提前3个月,而黑种人女童月经初潮年龄提前5.5个月。[12]

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健康保健,营养状态及移民均可影响遗传倾向和长期趋势。 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自1980年以来增加了一倍。[13] 中度肥胖与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相关。[8][14] 化妆品及食物中雌激素成分也可导致青春期年龄提前;在部分地区,“流行性”乳房早发育可能与环境中的雌激素暴露有关。[1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