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PMF)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的中位寿命(5.5 年)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都要短得多。然而,不同患者在基本临床表现方面,如生存期,也存在异质性,其范围从 < 1 年至 > 30 年。

通过对提示不良预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已经确定了几个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有用的因素,可用于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使用国际预后评分系统 [IPSS])[17]以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动态国际预后评分系统 [DIPSS])。[4]其中包括发病时的年龄(> 64 岁)、贫血 (Hb < 100 g/L [< 10 g/dL])、全身症状、WBC 计数异常 (< 4 x 10^9/L 或 > 12 x 10^9/L [< 4000/μL 或 > 12,000/μL])、血小板减少症、循环中原始细胞的数量 (> 1%) 以及某些细胞遗传学异常(-5/del5q、-7/del7q、8 三体、12p-)。

一个经过改良的预测 PMF 总生存期的动态模型 (DIPSS+) 包括核型、血小板计数和对输血的需求等额外的预后性信息。[47]

一项对 PMF 中特异性的、不利的基因突变(ASXL1、EZH2、SRSF2 和 IDH1/2)的分析发现,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突变比单独使用 IPSS 或 DIPSS+ 提供了更准确的预后分层(就生存期和转为急性白血病而言)。[22]然而,对这些突变的测试尚未应用于临床,因此,直到它们得到应用前,应继续使用 IPSS 和 DIPSS+ 来确定个体患者的预后以及制定治疗决策。

死亡原因通常包括骨髓造血衰竭(大出血、贫血或感染)、演变为急性白血病、门静脉高压、心力衰竭、恶病质或伴随器官衰竭的髓样化生。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