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检查

检查
结果

全血细胞计数

检查

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时间十分关键(始于肝素接触第一天(第0天))。典型病例的血小板计数在接触肝素的 5 至 10 天之间下降 50%,最低值 ≥20×10^9/L (>20×10^3/μL)。

不一定所有HIT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到150×10^9/L(150×10^3/μl)以下(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血小板计数与基线相比下降≥50%,即使绝对值大于150×10^9/L[大于150×10^3/μl],也应怀疑HIT)。

血小板计数刚开始在术后下降,然后上升至一个比术前计数还高的水平(反弹性血小板增多)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当推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概率时,术后反弹性血小板计数应被视为这些患者的新基线计数值。全血细胞减少情况下的血小板减少为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较小。

结果

血小板计数下降


需要考虑的检查

检查
结果

瓦尔肯廷(4Ts)概率量表

检查

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临床预测工具来帮助医生确定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概率。4Ts分数比较常用,因为它是目前接受评估次数最多的工具:[30][31]

4项各为0~2分:血小板下降幅度、血小板下降发生时间(或其他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后遗症)、血栓形成、以及血小板下降的其他解释。

低分数(0~3分)表示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概率小于1%;中等分数(4~5分)表示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概率约为10%;高分数(6~8分)表示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概率约为50%。[32]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概率 (HEP) 评分是一个替代量表。[33]

结果

HIT6~8分表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疑似度为高度;4~5分表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疑似度为中度;0~3分表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疑似度为低度。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抗原检测

检查

抗原测定法(如抗PF4/H ELISA,H/PF4-PaGIA)在大多数临床中心都可使用,但假阳性率较高,取决于患者群体。相比于检测所有抗体类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仅检测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更高的特异度。功能测定法(例如,血清素释放测定法,肝素诱导性血小板活化)仅限于少数临床中心使用,但比抗原测定法的特异度更高。[7][38]

对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疑似度较高的患者(即4Ts分数为6~8分):如果高滴定度抗原检测呈阳性(例如IgG抗PF4/ H ELISA≥1.50光密度[OD]),则可确诊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抗原检测呈阴性(例如IgG抗PF4/H ELISA小于0.60光密度),则排除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使用低至中度滴定度的抗原检测呈阳性(例如IgG抗PF4/H ELISA为0.60~1.49光密度),则应考虑使用功能测定法进行确认。[39]

对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疑似度为中度的患者(即4TS分数为4~5分):如果高滴定度的抗原检测呈阳性(例如IgG抗PF4/H ELISA≥2.00光密度),则确诊为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抗原检测呈阴性(例如IgG抗PF4/H ELISA小于0.60光密度),则排除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使用低至中度滴定度的抗原检测呈阳性(例如IgG抗PF4/H ELISA为0.60~1.99光密度),则考虑使用功能测定法进行确认。[39]

对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疑似度为低度的患者(即4TS分数为0~3分):如果抗原检测呈阴性(例如IgG抗PF4/H ELISA小于0.60光密度)或使用低至中度滴定度的抗原检测呈阳性(例如IgG抗PF4/H ELISA为0.60~1.49光密度),则排除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高滴定度抗原测定呈阳性(例如IgG抗PF4/H ELISA≥1.50光密度),则考虑使用功能测定法进行确认。[39]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疑似度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患者(即4Ts分数≥4分)都应进行检测。单独的 4Ts 低评分(即 ≤3 分)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提示该组患者可能没必要进行 HIT 抗体的实验室检测。[32]然而,如果评分不确定(例如多次遗漏的血小板计数、近期肝素暴露病史不明确、同时可能存在的其他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则应考虑进行 HIT 检测。[35]

由于许多中心无法进行功能测定,所以通常情况下可综合考虑临床情况、4Ts 评分并结合抗原测定法来进行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和HIT抗体实验室证据[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结合临床表现和HIT抗体实验室证据由 BMJ Evidence Centre 创建,信息来源于:Raschke RA、Curry SC、Warkentin TE 等。通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分层特异概似比和贝叶斯定理,改进用于诊断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抗血小板因子 4/肝素酶联免疫测定法的临床解读。Chest.2013;144:1269-1275. [Citation ends].

结果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抗体阳性(高滴定度值)

凝血检查

检查

疑似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查,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对于10%~20%的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此,如果其他方面的临床情况是一致的,那么凝血功能障碍和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不能排除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34]

结果

可能正常或异常

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检查

所有疑似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都应进行该检查。

新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段不可压迫)或近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延伸(以前完全可压迫,现在不可压迫的静脉段)会增加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

据报告,未接受治疗的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有50%出现血栓形成。[42]

在确诊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出现可能延长治疗时间。

根据血栓形成的情况,也可使用其它检查。

结果

无法使用超声探头完全压迫静脉管腔

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CTPA)

检查

疑似肺栓塞患者应进行该检查。

结果

至少在两个视图上看到腔内充盈缺损

通气/灌注扫描(V/ Q扫描)

检查

疑似肺栓塞患者应进行该检查。

结果

正常通气时可见多节段性缺损(高概率)

计算机断层扫描脑静脉造影

检查

疑似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进行该检查。

结果

至少在两个视图上看到腔内充盈缺损

头部MRI

检查

疑似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进行该检查。

结果

脑静脉内或硬脑膜窦内出现流动缺陷和/或强信号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