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筛查

通常在应用肝素治疗且出现血小板计数降低的患者中进行HIT筛查,这些患者至少使用了4天的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磺达肝素(该情况较为罕见),或者在过去100天内曾接触这些药物,然后出现了血栓形成。由于很多原因都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所以常规血小板计数检测也可能出现不利的影响,因为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肝素停药,或有可能让没有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使用非肝素抗凝剂。由于缺乏证据来支持筛查的效果,所以专家们对筛查的价值持不同的观点。[43]当患者有1%或以上的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风险时(例如患者在手术后或外伤后接受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筛查的潜在益处很有可能是最大的,可使用HIT抗体功能性测试来降低假阳性结果的概率。[43]

筛查中不适合使用HIT抗体测定法。

血小板计数监测

如果进行筛查,通常从第4天至第14天(或直至肝素停药,以时间较早者为准)开始,每隔2或3天进行一次血小板计数检查。如果常规筛查过程中发现血小板计数下降,而且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验前概率至少是中度(即4Ts分数≥4),那么建议进行HIT抗体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手术患者,即使在术前曾接受肝素治疗,仍应将术后重新开始肝素治疗的日期视为肝素接触的第0天。手术是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强力免疫化风险因子,因此,可能会重新设定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展周期。同样,如果在术中进行肝素给药,则手术日被视为第0天。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