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短期 | 高 |
心脏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进展为暴发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需要立即进行心脏手术评估。几项研究已经证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影响预后的单个最重要的影响。[51]尽管有较高的手术死亡率,接受手术干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较仅仅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50] 随着人口老龄化,70岁以上人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更高,[52]且预后更差。[11]相较于年轻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老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年龄、脑栓塞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已被证实为增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43] |
||
全身性栓塞 |
短期 | 高 |
全身性栓塞发病率为22%-50%。[53]血栓常累及肺、脾、关节、脑和冠状动脉。高达65%的患者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中大部分累及大脑中动脉区域,不同部位栓塞可以表现为面部下垂、单侧偏瘫以及失语或视野缺失。为预防全身性栓塞进行的瓣膜手术指征为既往发生>2次大栓塞事件。[54]目前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存在很多争论。考虑到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叠加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抗凝治疗可以预防全身性栓塞;然而,几项研究均不能证明抗凝的积极作用,事实上,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显示了出血增多的趋势。[55][56][57] |
||
二尖瓣前叶赘生物>10 mm |
短期 | 中 |
手术干预以预防全身性栓塞的作用是有争议的,应针对每名患者进行分析。手术干预治疗在栓塞发生率最高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阶段具有最好的效果。[58] |
||
瓣膜裂、破裂或瘘 |
短期 | 中 |
瓣膜裂或瘘形成最常出现在人工心脏瓣膜受累患者中或有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中。建议这些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以防止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21] |
||
脾脓肿 |
短期 | 低 |
这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通过细菌播种生长造成轻度脾梗死或感染性栓子直接栓塞脾动脉而发生。CT和MRI扫描是最佳诊断工具。确定性疗法是脾切除术,但经皮穿刺引流的疗法可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
||
霉菌性动脉瘤 |
短期 | 低 |
也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罕见并发症,是由脓毒性栓子栓塞动脉血管滋养管且随后通过血管内膜播散感染并通过血管壁向外扩散感染造成的。最常发生在颅内动脉。[59]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发现或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有些动脉瘤可能破裂,并导致脑出血或脑膜刺激征。CT或MRI扫描检测颅内细菌性动脉瘤的特异性为90%至95%,但诊断金标准仍然是脑血管造影。[60]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