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检查

检查
结果

红细胞沉降率 (ESR)

检查

采用魏氏法测得的红细胞沉降率≥50 mm/小时是美国风湿病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 的诊断标准之一。高达 10% 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50 mm/小时。

在无炎症的情况下,许多其他疾病(包括贫血和副蛋白血症)也可使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巨细胞动脉炎患者(约 5% 的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也可能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100 mm/小时有助于预测颞动脉活检阳性(似然比 1.9)。[29]

如果患者在接受急性期反应物检测之前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则结果可能低于预期值。

结果

采用魏氏法测得的 ESR≥50 mm/小时

C 反应蛋白 (CRP)

检查

大多数患者出现升高。CRP 不受贫血影响。偶尔可出现 CRP 升高而 ESR 正常。

结果

升高

全血细胞计数 (FBC)

检查

对于所有疑似巨细胞动脉炎的患者,均应检查该项。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应促使评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结果

患者通常有正色性正常红血细胞性贫血伴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正常和血小板计数升高;也可有轻度白细胞增多

肝功能检查

检查

常见轻度异常,治疗后恢复正常。持续或严重异常应促使筛查潜在病因,包括恶性肿瘤和肝炎,因为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类似于某些患者的巨细胞动脉炎。

结果

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常轻度升高

颞动脉活检

检查

是巨细胞动脉炎的确诊试验。所有疑似巨细胞动脉炎的患者都应接受颞动脉活检。如果一侧活检正常,应在对侧进行第二次活检。由于病变可能是节段性的;因此,需要取足够长 (3-5 cm) 的标本以提高确诊率。双侧标准活检的阴性预测值 >90%。[5][29]

结果

组织病理学通常显示肉芽肿性炎症;约 50% 的病例存在多核巨细胞;炎症浸润可能为局灶性和节段性

颞动脉超声

检查

如果无法活检,则应采用超声检测。超声具有非侵袭性优势,被广泛采用。然而,其对操作者的依赖性高,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它尤其有助于定位适合活检的颅外动脉。关于颞动脉超声的系统评价显示,相较于临床诊断,超声的汇总敏感性为 87%,特异性为 96%;而相较于颞动脉活检,其汇总敏感性为 75%,特异性为 83%。[24][25]因此,颅外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巨细胞动脉炎,但不能确诊。

结果

可能显示壁增厚(晕轮征)、狭窄或阻塞


需要考虑的检查

检查
结果

主动脉弓血管造影术

检查

对于疑似大血管受累的患者,可进行主动脉弓和大血管的常规血管造影术、CT 扫描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这些患者包括存在脉搏减弱或消失、杂音或血压不对称的患者。约 10%-15% 的巨细胞动脉炎患者发生大血管受累。[3]

结果

可能显示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或肱动脉近端狭窄或阻塞;放射影像学成像通常显示平滑的逐渐狭窄;下肢血管罕有受累;主动脉壁增厚或阻塞可能提示动脉炎


检查
结果

头部至大腿中部的 FDG-PET 扫描

检查

可用作新诊断工具,有助于评估活动性疾病,活动性疾病可被显示为大血管(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 FDG 摄取增加。[26][27] 对于炎症标志物升高和诊断不明确的患者,FDG-PET 可能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恶性肿瘤。但 FDG-PET 无法评估颞浅动脉的炎症。此外,对于评估持续性或复发性 GCA,FDG-PET 的效用尚不确定,这限制了其在患者纵向随访中的使用。

结果

可能显示大血管(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 FDG 摄取增加

上肢动脉的超声扫描

检查

对于某亚组的巨细胞动脉炎患者,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超声是新兴的检查方法,可显示壁增厚、狭窄或阻塞。

结果

可提示壁增厚、狭窄或阻塞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