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大多数情况下,肺损伤是由于误吸了含有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口咽物所致。误吸风险最高的患者包括:吞咽功能障碍、胃食管反流、神经系统疾病或上消化道的机械相关或器械相关的损伤(例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或经皮造瘘饲管)。[10][11]误吸事件通常不能被证实,也不一定会导致肺炎。

细菌进入肺部,是由于误吸了来自口咽部的含有定植菌的分泌物。口咽分泌物的误吸可在近50%的健康成年人中发生,但保护机制,例如咳嗽、气道纤毛作用、正常分泌物的低含菌量以及体液和细胞防御机制,可防止误吸引起肺炎的频繁发作。这些保护机制中任何一项受到损伤均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6]

细菌学特点取决于误吸发生的情境,同时也反映了患者口腔菌群特征;因此,它受牙周病的影响。细菌学特征在过去五十年里已发生了变化。较早的研究报道了单纯厌氧菌感染 (45%-48%) 或厌氧菌合并需氧菌感染 (41%-46%),分离的细菌以拟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产黑素普雷沃氏菌梭杆菌属以及厌氧性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1]然而,较新的研究显示其细菌学与非吸入性肺炎的类似。[2][6][12][13]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人们怀疑较早的研究可能使用了高估厌氧菌感染的方法。不过,厌氧性胸膜肺综合征(空洞性肺炎或脓胸的一种晚期表现,与之前有意识丧失和口腔卫生不良相关)的发生率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原因是牙齿护理有所改善以及肺炎和吸入综合征得到更早治疗。

病理生理学

误吸引起的炎症反应被称为误吸性肺炎 (pneumonitis)。这可能导致肺实质破坏。肺实质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可引起如下症状,例如发烧、咳嗽或白细胞计数升高。继发性细菌感染可由肺实质损伤所致,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肺炎有可能是微生物群的紊乱,而非无菌器官的感染。[14]

直立坐位患者下叶基底段最常受累,[6]卧位患者误吸好发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肺尖段。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