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精神状态改变、吞咽功能障碍、胃肠道疾病、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高龄、留置鼻饲管和卧位。

咳嗽

非特异性症状。可能持续1周或更长时间。

呼吸困难

非特异性症状。可能持续1周或更长时间。

其他诊断因素

发热

非特异性症状。应该引起对吸入性肺炎的怀疑。

胸膜炎性胸痛

非特异性症状。可能持续1周或更长时间。

呼吸急促

非特异性症状。应该引起对吸入性肺炎的怀疑。

恶臭味呼吸

与厌氧菌存在相关。该表现在吸入性肺炎患者中差异较大。

啰音

该表现在吸入性肺炎患者中差异较大。

泡沫痰或脓性痰

非特异性症状。应该引起对吸入性肺炎的怀疑。

呕吐病史

临床病史尤为重要,因为多数患者的误吸是没有被看到的。

危险因素

精神状态改变

意识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咳嗽反射减弱和声门闭合障碍。意识改变可由酒精、毒品或麻醉品引起。[4][10][11][16]

吞咽功能障碍

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梗死。多达40%-70%的脑梗死患者有吞咽功能障碍,其中许多人都存在隐匿性误吸。[4][6][10][16]

胃肠道疾病

上消化道手术和食道畸形易于发生误吸。[10][11]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其他胃肠动力障碍以及影响胃排空的情况(肥胖和妊娠)均增加反流和肺部误吸的风险。[17]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口咽部细菌可在气管插管周围被吸入,但是这通常被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非吸入性肺炎。[18]拔管后短期内误吸的风险会格外升高。[6]

年龄较大

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和吞咽功能障碍相关。[4][10][11][16]

饲管

鼻胃管或经皮造瘘鼻饲管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相似,可能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受损相关。[6][10][11]胃造瘘管或空肠造瘘管不影响吞咽。为了解决误吸问题,可以使用胃造瘘管,但不解决口腔分泌物的误吸问题。

仰卧位

可能易于误吸。半卧位可能效果更好。[20][21]

头颈部癌症的放化疗

误吸通常发生于放疗后。随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是气管支气管内误吸和吸烟史。[15]

口腔卫生不良

导致呼吸道病原体口咽部定植。[6][19]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