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应尽快开始应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脓胸、肺脓肿形成。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注意充分气道抽吸。纠正可能导致误吸的潜在病因同样很重要。例如,如果患者因无法忍受鼻饲而发生误吸,应停止鼻饲。

非药物措施包括吸氧、处理低血压以及治疗继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

没有已经确定的用于决定是否收住院及治疗级别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给予住院患者静脉注射抗生素。对于存在插管、低血压或精神状态改变的患者,收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是合理的。对于吸入性肺炎患者,应用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用于将患者分流至普通病房或 ICU)的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效。[4][9]

抗生素治疗

除了厌氧性胸膜肺综合征(空洞性肺炎或脓胸的一种晚期表现,与之前有意识丧失和口腔卫生不良相关)以外,吸入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无需覆盖厌氧微生物。[40]

吸入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与非吸入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同。关于吸入性肺炎推定治疗需覆盖厌氧菌的重要性,没有近期的数据。[41]尽管缺乏数据,而且国际协会反对给予覆盖厌氧菌的经验性治疗,但很多临床医生仍继续给予覆盖厌氧菌的抗生素治疗。[9]

因气管插管而发生误吸或已住院超过 48 小时的患者可能已有院内微生物定植,需要接受覆盖医院获得性肺炎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常见病原体(例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

存在感染时,对于迅速见效的患者,抗生素应至少使用 5 天,如果分离出高度耐药病原体(例如铜绿假单胞菌)或者患者病情没有改善,则应使用更长时间。一旦培养结果回报,需要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

感染耐药菌的风险与之前感染和抗生素暴露次数成比例。在使用多种类型抗生素的环境中(例如养老院),居住的患者也存在发生耐药微生物感染的较高风险。[9]

虽然之前的指南推荐基于医疗机构中流行的耐药病原体扩大经验性治疗覆盖范围,但最新的指南没有提及医疗卫生相关性肺炎,这是因为依据医疗卫生相关性肺炎,并不能准确识别耐药的病原体。[18][42]关于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吸入性肺炎,目前没有足够数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应个体化,需要考虑宿主因素、多药耐药病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医疗机构抗生素处方集和肺炎的严重程度等方面。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