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鉴别诊断

疾病
体征 / 症状
检查
体征/症状

表现为四联征:耳鸣、持续15分钟至24小时的发作性眩晕、单侧耳闷和听力损失。

多数患者仅单侧耳朵受累,双侧耳朵受累的情况占10% 至30%。[32]

检查

临床诊断。

测听通常可发现单侧感音神经性聋。

体征/症状

良性肿瘤,通常起源于前庭神经。

肿瘤生长会压迫耳蜗和前庭神经,通常导致单侧听力损失、耳鸣和头昏。 也可干扰三叉神经,引起面部麻木。

肿瘤增大会最终压迫第四脑室,引起脑积水和危及生命的脑干压迫。

检查

对主观性单侧耳鸣、双侧听力敏度图测试不对称、以及耳部检查正常的患者,需行MRI以排除听神经瘤。

血管球瘤

体征/症状

鼓室球瘤源于鼓岬,耳镜可见完整鼓膜后的红色、搏动性肿块。

颈静脉球瘤源于颈静脉球外膜的副神经节。 当颈静脉球瘤局限于颈静脉窝时,耳镜检查正常。

两种血管球肿瘤都可导致搏动性耳鸣,见于60%患者。[3]

检查

小型鼓室球瘤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下清晰度最高。

HRCT横断面扫描图像可发现最早期的异常是,骨性颈静脉窝侧壁和前壁受到颈静脉球瘤的侵蚀。

颈静脉球开裂

体征/症状

搏动性耳鸣最常见病因。[3]

颈静脉球是乙状窦和颈静脉交界处的颈静脉膨大。 颈静脉高位是指其位置高于外耳道或鼓膜水平面。

颈静脉球开裂在耳镜下可见一个光滑、蓝色的肿块。[33]

检查

通过MR血管造影术也可观察到。

薄片骨窗CT扫描能更好地显示颞骨解剖,可帮助诊断。[33]

耳硬化症

体征/症状

内耳坚硬和矿化的骨骼变为血管更多且不成熟的骨骼,导致骨骼过度生长,镫骨固定于卵圆窗。

最终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

当出现轻度听力损失时,约90%的耳硬化症患者并未意识到听力损失,因此没有就诊。 75%的耳硬化症患者出现耳鸣,以宽频的嘶嘶声、哼鸣声或离散音调为特征。

检查

测听显示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体征/症状

可引起发热、耳痛、恶心、呕吐、或耳鸣。

通过耳镜诊断,可见红色膨胀的鼓膜。 鼓膜活动度降低是中耳炎的主要诊断要素。

检查

临床诊断。

肌阵挛

体征/症状

腭帆张肌和提肌、咽鼓管咽肌和上部缩肌阵挛均是客观性耳鸣的病因。

这些肌肉的阵挛可导致软腭节律性不自主抽搐,引起的耳鸣呈滴答声。[3][10]

检查

临床诊断。

体征/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少数患者在疾病恶化时出现耳鸣,伴或不伴听力损失。

检查

钆造影MRI可确诊脑白质病变。

咽鼓管异常开放

体征/症状

通常发生在腺样体切除术或体重减轻后。

导致吞咽时出现滴答声、耳闷、自声过强。

低头时,因为静脉扩张,耳鸣症状会减轻。[3]

检查

通过耳镜检查诊断,可见鼓膜随呼吸运动。

体征/症状

如果在狭窄或异常动脉中出现血液湍流,可导致耳鸣。

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异常会导致搏动性、客观性耳鸣。

对于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的患者,可怀疑颈动脉粥样硬化。

体格检查可闻及颈动脉杂音。

颈动脉异常可能见于中鼓室,呈红色或白色肿块,鼓气耳镜不能使其发白。

检查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CT扫描也可显示颈动脉异常。

动静脉畸形(AVM)

体征/症状

硬脑膜AVM偶尔会导致搏动性耳鸣。

耳后区听诊可闻及杂音。

检查

通过MRI和MR血管造影诊断。

如果临床高度怀疑患病,但MRA未发现疾病,应考虑行颈动脉血管造影。[3]

硬脑膜动静脉瘘

体征/症状

65%AVF患者出现搏动性耳鸣,伴视觉变化、头痛或精神状态改变。[34]

检查

通过 MR 血管成像或颈动脉血管造影诊断。[3]

水杨酸药物过量

体征/症状

摄入约150mg/kg水杨酸盐可产生轻度毒性,大于500mg/kg可致死。

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低血压、癫痫、脑病,可能发展为昏迷。

听觉症状包括耳鸣和耳聋。

血清水杨酸浓度超过30 mg/dL时出现耳鸣。

检查

血清水杨酸水平升高。

良性颅内高压

体征/症状

可能出现头痛、视力障碍、耳胀满感和耳鸣。

最常见于 20-50 岁且体重指数高于健康范围的白人女性。[35][36][37][38]

检查

颅内压增高。

可见视乳头水肿和腰椎穿刺显示开放压增高。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