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听力损失、噪音暴露、前庭神经鞘瘤。

药物治疗史

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药物、呋塞米、依他尼酸、氯喹、奎宁、顺铂都可导致耳鸣。

发作性耳鸣

发作性铃声样耳鸣、耳闷、波动性听力损失和发作性眩晕提示梅尼埃病。

听力受损

是耳鸣最常见的病因。 老年性耳聋,噪音性耳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鞘瘤,血管球瘤,耳毒性药物、耳硬化症或耵聍栓塞都可能是基础病因。

眩晕

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前庭神经鞘瘤引起的耳鸣可引起眩晕。

搏动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可见于患有动静脉畸形、重度贫血、甲状腺毒症、中耳炎、血管球瘤、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和颈动脉部分狭窄时。

滴答声

可能见于存在腭帆张肌、鼓膜张肌反复收缩以及颞下颌关节综合征和上颚肌阵挛的情况下。[4]

视觉变化

有视觉变化病史,尤其是伴头痛时,可诊断为动静脉瘘(AVF)。 视觉变化可见于25% 的AVF 患者。[3]

出现杂音或哼鸣

与低调搏动性耳鸣相关。 将头部转向另一侧或按压同侧颈内静脉可缓解耳鸣。 通过这种方法缓解耳鸣,是静脉哼鸣的一项诊断要素。[3]

颅神经麻痹

较大前庭神经鞘瘤可累及颅神经V、VIII、IX、X或XI。

耵聍(耳垢)

耵聍栓塞会引起传导性听力损失,伴或不伴耳鸣。 所有耳鸣患者均需接受耳镜检查,以排除耵聍。 有时,鼓膜上一根小的头发即会引起振动、金属样尖细声音,去除头发可以消除症状。

耳镜检查异常

可能见到耳道充血、穿孔、阻塞性肿块、胆脂瘤或积液。

韦伯试验异常

韦伯试验结合林纳音叉试验可鉴别感音神经性聋与传导性听力损失。

当患侧耳的韦伯试验和林纳试验显示骨导大于气导,通常认为该侧耳存在传导性听力损失。

如果存在双侧的明显不对称感音神经性聋,韦伯试验偏向健侧,林纳试验提示气导大于骨导。

林纳试验异常

这项检查结合韦伯试验可鉴别感音神经性聋与传导性听力损失。

当患侧耳的韦伯试验和林纳试验显示骨导大于气导,通常认为该侧耳存在传导性听力损失。

如果存在双侧的明显不对称感音神经性聋,韦伯试验偏向健侧,林纳试验提示气导大于骨导。

其他诊断因素

缓慢起病的进行性听力损失

老年人进行性听力损失伴耳鸣提示老年性耳聋。

高调

噪音性耳聋和老年性耳聋可引起高调耳鸣。[2]

低调

静脉哼鸣、梅尼埃病或耵聍栓塞可引起低调耳鸣。

高血压病史和颈静脉球高位的患者可闻及静脉哼鸣。 头部位置和按压颈静脉,声音性质改变。[9]

单侧耳鸣

可能见于前庭神经鞘瘤 、单侧耵聍栓塞、中耳炎和外耳炎。 单侧持续性耳鸣可能由桥小脑角肿瘤或血管球瘤引起。

双侧耳鸣

可见于双侧听力损失的患者。

咀嚼时加重

腭肌阵挛是一种客观性耳鸣,见于软腭肌肉反复快速收缩。 患者咀嚼和吞咽时出现耳鸣。

烦渴/多饮

这两种病史可能提示耳鸣由糖尿病引起。[3]

腹泻

可见于甲状腺毒症患者。[3]

心悸

可见于甲状腺毒症;偶尔可见于分泌性血管球瘤。[3]

异物

如鼓膜上有一根头发。

危险因素

老年

耳鸣在40 岁至 70 岁人群中更常见。

听力受损

一项研究发现纯音听阈均值(PTA)每增加10 dB,耳鸣发生的可能性增加11%。[27]

PTA是在500、1000和2000Hz下测量的灵敏度平均值(3种频率平均值)。

噪声暴露

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耳患耳鸣的机率是安静环境下工作的人的1.6倍。[27]

前庭神经鞘瘤

引起感音神经性聋。

耳毒性药物

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药物、呋塞米、依他尼酸、氯喹、奎宁、顺铂、某些麻醉药和许多其他药物都可能导致耳鸣。

重金属暴露

包括砷、铅和汞。

脑血管病史

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颈动脉异常和高位颈静脉球可引起耳鸣。[3]

多发性硬化的病史

少数多发性硬化患者在发病时出现耳鸣。

颅脑创伤病史

迷路震荡可导致耳鸣。

抑郁史

耳鸣在抑郁患者中更加常见。[3]

是慢性耳鸣的慢性病程导致了抑郁,还是抑郁患者的心理脆弱性导致耳鸣多发,人们尚未完全了解。

焦虑病史

焦虑可能会加重耳鸣。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