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BMJ临床实践/BMJ Best Practice
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直接或间接外伤、30 岁以下或 70 岁以上、长期使用双磷酸盐以及癫痫发作(所有骨折);骨肿瘤(病理性骨折);低 BMI、近期摔倒史、既往骨折史以及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不全骨折)。

疼痛

急性骨折通常会引起严重疼痛,但在应力性骨折中,疼痛可能会轻微些,且通常缓慢起病,随着时间推移渐进性加重。跳跃、慢跑、甚至行走等负重锻炼时反复出现的下肢疼痛可能由应力性骨折所致。

病理性骨折和不全骨折常导致疼痛突然发作。

软组织肿胀

可能大块,但非特异性。

病理性骨折常表现为迅速肿胀。

瘀癍

可能明显,但非特异性。

血肿扩大

提示血管损伤和大量出血。

肢体功能受损

常见于长骨骨折中。

无法负重

急性股骨或胫骨或胫骨 - 腓骨干骨折患者无法负重。

下肢应力性骨折或单纯腓骨骨折通常能够负重。

压痛点

通常出现在骨折部位上方。

变形

表示移位性骨折和/或脱位。

拒绝

患者可能拒绝患肢的任何运动(如体格检查过程中)。

损伤位置存在伤口

若伤口与骨折有关,则为开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缺血性肢体症状

包括:末端脉搏消失、苍白、骨折远端组织被动牵拉疼痛增加、感觉异常以及皮温异常。

这些是肢体缺血的典型体征 ("5 Ps"),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时,这些体征可随着骨筋膜室压力上升导致组织缺血而发展。阴性预测值高,但这些体征的各自阳性预测值却低,[43]应高度怀疑。尤其在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患者并不会出现大部分或所有的这些症状/体征。然而,随着筋膜室压力的愈发严重和持续升高,组织缺血加重,将出现更多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在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时,临床医生必须高度怀疑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同样地,这些检查结果随时间的潜在改变驱动着在高危患者中应进行连续体检和筋膜腔压力的监测。

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

可能在高能量外伤中发生,特别是股骨骨折中。[47]大腿青肿(若常观察到)和血肿扩大提示严重的血管损伤。远端脉搏可能减弱或消失。

其他诊断因素

神经感觉改变

在肱骨干近端骨折中,腋神经损伤导致三角肌表面感觉改变。

在累及尺骨近端三分之一的骨折中,如伴发桡神经或后骨间神经的损伤可能导致拇指及第二、第三根手指背部感觉异常。

单纯腓骨骨折可能会损伤腓总神经,导致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异常。

运动功能受损

桡神经麻痹(其中,手的位置表现为腕关节屈曲,手指在 MCP 关节处弯曲且拇指内收)可能由肱骨干中段或远端骨折引起。

在累及尺骨近端三分之一的骨折中,因桡神经损伤,腕部和拇指伸展能力减弱。

在单纯腓骨骨折中,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足下垂。

骨擦音

可在骨折部位上方触及。

骨痂

可在应力性骨折愈合部位上方触及。

股骨颈或股骨干应力性骨折症状再现

一些检查方法可用于辅助诊断股骨颈或股骨干应力性骨折。

过伸试验(检查员前臂置于患者股骨干下方,并以此为杠杆推动股骨干)可能会再现股骨颈或股骨干应力性骨折的症状。

同样地,臀部用力内旋往往会再现股骨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疼痛。

跳跃试验(要求患者单腿或双腿跳跃)通常也会产生疼痛。

这些检查体征很细微,所以保持对这些损伤的高度怀疑非常重要。

危险因素

直接外伤

是长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在年轻人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外伤使其风险增加。

间接外伤

扭矩力和扭转伤可能导致螺旋形骨折。

骨质疏松症(不全骨折)

通常作为经绝后女性的危险因素。然而,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于之前的估计值,尤其在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和/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男性中。[36]相对轻微外伤增加急性不全骨折的风险。

骨肿瘤(病理性骨折)

相对轻微外伤增加急性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70 岁以上

除骨质密度降低可能性增加外,老人更容易跌倒,这是骨折的主要原因。

30 岁以下

年轻患者的高能量外伤、急性骨折和应力性骨折风险较高。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不全骨折)

不全骨折危险因素。

低 BMI(不全骨折)

不全骨折危险因素。

近期摔倒史(不全骨折)

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症患者中不全骨折的危险因素。

既往骨折(不全骨折)

癫痫发作后若出现急性疼痛或变形,则怀疑肱骨近端骨折。

癫痫发作(肱骨近端骨折)

癫痫发作后若出现急性疼痛或变形,则为肱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

长期使用双磷酸盐

数据表明,长期使用双磷酸盐可能增加转子下、股骨干以及罕见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风险。[37]在一例每周服用阿仑膦酸钠的 63 岁女性中出现股骨近端双侧不全病变[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在一例每周服用阿仑膦酸钠的 63 岁女性中出现股骨近端双侧不全病变BMJ 病例报道 2013 [doi:10.1136/bcr-2013-201931]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版权所有 © 2013。 [Citation ends].

慢性肾功能衰竭

骨折风险略增。

糖尿病

骨折风险略增。

男性(急性骨折)

男性的急性骨折发病率较高。

女性(应力性和不全骨折)

女性的应力性和不全骨折风险较高。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您没有英文内容的访问权限,如有此需求请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BMJ临床实践/BMJ Best Practice
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直接或间接外伤、30 岁以下或 70 岁以上、长期使用双磷酸盐以及癫痫发作(所有骨折);骨肿瘤(病理性骨折);低 BMI、近期摔倒史、既往骨折史以及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不全骨折)。

疼痛

急性骨折通常会引起严重疼痛,但在应力性骨折中,疼痛可能会轻微些,且通常缓慢起病,随着时间推移渐进性加重。跳跃、慢跑、甚至行走等负重锻炼时反复出现的下肢疼痛可能由应力性骨折所致。

病理性骨折和不全骨折常导致疼痛突然发作。

软组织肿胀

可能大块,但非特异性。

病理性骨折常表现为迅速肿胀。

瘀癍

可能明显,但非特异性。

血肿扩大

提示血管损伤和大量出血。

肢体功能受损

常见于长骨骨折中。

无法负重

急性股骨或胫骨或胫骨 - 腓骨干骨折患者无法负重。

下肢应力性骨折或单纯腓骨骨折通常能够负重。

压痛点

通常出现在骨折部位上方。

变形

表示移位性骨折和/或脱位。

拒绝

患者可能拒绝患肢的任何运动(如体格检查过程中)。

损伤位置存在伤口

若伤口与骨折有关,则为开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缺血性肢体症状

包括:末端脉搏消失、苍白、骨折远端组织被动牵拉疼痛增加、感觉异常以及皮温异常。

这些是肢体缺血的典型体征 ("5 Ps"),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时,这些体征可随着骨筋膜室压力上升导致组织缺血而发展。阴性预测值高,但这些体征的各自阳性预测值却低,[43]应高度怀疑。尤其在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患者并不会出现大部分或所有的这些症状/体征。然而,随着筋膜室压力的愈发严重和持续升高,组织缺血加重,将出现更多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在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时,临床医生必须高度怀疑急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同样地,这些检查结果随时间的潜在改变驱动着在高危患者中应进行连续体检和筋膜腔压力的监测。

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

可能在高能量外伤中发生,特别是股骨骨折中。[47]大腿青肿(若常观察到)和血肿扩大提示严重的血管损伤。远端脉搏可能减弱或消失。

其他诊断因素

神经感觉改变

在肱骨干近端骨折中,腋神经损伤导致三角肌表面感觉改变。

在累及尺骨近端三分之一的骨折中,如伴发桡神经或后骨间神经的损伤可能导致拇指及第二、第三根手指背部感觉异常。

单纯腓骨骨折可能会损伤腓总神经,导致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异常。

运动功能受损

桡神经麻痹(其中,手的位置表现为腕关节屈曲,手指在 MCP 关节处弯曲且拇指内收)可能由肱骨干中段或远端骨折引起。

在累及尺骨近端三分之一的骨折中,因桡神经损伤,腕部和拇指伸展能力减弱。

在单纯腓骨骨折中,腓总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足下垂。

骨擦音

可在骨折部位上方触及。

骨痂

可在应力性骨折愈合部位上方触及。

股骨颈或股骨干应力性骨折症状再现

一些检查方法可用于辅助诊断股骨颈或股骨干应力性骨折。

过伸试验(检查员前臂置于患者股骨干下方,并以此为杠杆推动股骨干)可能会再现股骨颈或股骨干应力性骨折的症状。

同样地,臀部用力内旋往往会再现股骨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疼痛。

跳跃试验(要求患者单腿或双腿跳跃)通常也会产生疼痛。

这些检查体征很细微,所以保持对这些损伤的高度怀疑非常重要。

危险因素

直接外伤

是长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在年轻人中。机动车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外伤使其风险增加。

间接外伤

扭矩力和扭转伤可能导致螺旋形骨折。

骨质疏松症(不全骨折)

通常作为经绝后女性的危险因素。然而,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于之前的估计值,尤其在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和/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男性中。[36]相对轻微外伤增加急性不全骨折的风险。

骨肿瘤(病理性骨折)

相对轻微外伤增加急性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70 岁以上

除骨质密度降低可能性增加外,老人更容易跌倒,这是骨折的主要原因。

30 岁以下

年轻患者的高能量外伤、急性骨折和应力性骨折风险较高。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不全骨折)

不全骨折危险因素。

低 BMI(不全骨折)

不全骨折危险因素。

近期摔倒史(不全骨折)

老年人或骨质疏松症患者中不全骨折的危险因素。

既往骨折(不全骨折)

癫痫发作后若出现急性疼痛或变形,则怀疑肱骨近端骨折。

癫痫发作(肱骨近端骨折)

癫痫发作后若出现急性疼痛或变形,则为肱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

长期使用双磷酸盐

数据表明,长期使用双磷酸盐可能增加转子下、股骨干以及罕见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风险。[37]在一例每周服用阿仑膦酸钠的 63 岁女性中出现股骨近端双侧不全病变[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在一例每周服用阿仑膦酸钠的 63 岁女性中出现股骨近端双侧不全病变BMJ 病例报道 2013 [doi:10.1136/bcr-2013-201931]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版权所有 © 2013。 [Citation ends].

慢性肾功能衰竭

骨折风险略增。

糖尿病

骨折风险略增。

男性(急性骨折)

男性的急性骨折发病率较高。

女性(应力性和不全骨折)

女性的应力性和不全骨折风险较高。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您没有英文内容的访问权限,如有此需求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