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非密螺旋体检测以监测疾病状况。一期梅毒或二期梅毒治疗后 6 个月内,潜伏期或晚期梅毒治疗后 12 至 24 个月内,滴度应下降 4 倍。
治疗 3 个月后,初始应每个月进行一次性病研究实验室检测 (VDRL) 或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然后每 3 个月进行一次检测。
使用有效治疗后,非密螺旋体检测结果应转为阴性。然而,一些患者接受了充分治疗变为血清固定,仍保持低水平的阳性抗体滴定度。这是患者的基础滴度,以此为标准,评估再次感染。
神经梅毒治疗后,如果初始标本中白细胞计数高,那么每 6 个月应行一次 CSF 检查,直至 WBC 计数降至正常范围。如果 WBC 计数在治疗 6 个月后未降低,或者 2 年后 CSF 检查仍保持异常,应考虑再次治疗。[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