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一级预防

可以通过遵循美国国家麻醉学会指南防止麻醉期间胃内容物误吸。 安排择期手术无合并症的成人(包括未分娩的孕妇)和儿童,直至术前2小时允许饮用水和其他透明液体(如,茶、咖啡、苏打水、苹果汁、无果肉橘汁)。[33][34] 摄入固形物后的禁食期不应当短于 6 小时。

全身麻醉期间常在面临高误吸危险的患者中预防性地插入鼻胃管。[4]

保持患者床头高于 30 °至 45°降低误吸风险,特别是在危重患者及机械通气患者中。[35]

放射科医师应当在检查前通过对存在风险的患者其误吸可能性进行评估,尽力避免硫酸钡进入气管支气管树。[3] 高危患者应当吞咽不太可能伤害肺部的造影剂如碘吡多。 泛影葡胺可能造成肺水肿,并且如果怀疑误吸,应当避免应用。[13]

二级预防

可以通过确定易于呕吐的患者、手术前胃内容物最少化、催吐性刺激最少化和避免保护性反射因过度镇静完全丧失,防止麻醉相关的胃内容物误吸。[19] 但是,在急诊手术环境下,此时使用预防性策略的机会可能无法获得,无数据表明误吸危险因缺少禁食而增加。[67] 围手术期使用H2受体阻滞剂可能保持胃内pH > 2.5,从而在预防因误吸所致肺损伤方面提供理论性益处。[68][69][70] 但是,无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方法时结局改善。一项比较 H2 阻滞剂与质子泵抑制剂 (PPI) 的有效性的荟萃分析得出结论:术前单次口服剂量的 H2 阻滞剂比 PPI 更有效。然而,当术前作为 2 个口服剂量给予或通过静脉内途径给予时,两种途径用药同等有效。[71] 需要麻醉怀孕患者应当接受术前 H2 阻滞剂以提高胃 pH 值并接受环状软骨加压法早期插管。[20] 应当在尝试喂养之前仔细评价认为存在任何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 这包括评估皮质功能、延髓肌咽反射和咳嗽反射的神经系统评价。 语言病理学家应当在不明确的病例中评价吞咽。[28] 对于肺误吸风险无明显增加的患者,不推荐术前常规使用组胺 2 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PPI)、制酸剂、止吐剂或抗胆碱能药物。[33]

存在误吸危险因素的已住院患者应当使床头抬高30°到45°。[72] 其他可能有用的防止危重患者误吸的措施包括用消毒液清洁口腔;吞咽困难患者喂养时取下颌压低体位;用经皮内镜胃造瘘管或经皮内镜空肠造瘘管喂养长期虚弱患者;对老年患者手工喂养而非插入饲管;喂养柔软切碎的膳食和粘稠的液体;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抑制剂和辣椒碱使咽反射敏感;[73] 抽吸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下分泌物;使用药物抑制胃酸;尽量减少使用镇静药物;监测胃残余量作为误吸风险的一个标志物;并放置幽门后饲管。[19] 存在≥2 种危险因素或者有误吸记录、持续性喂养不耐受,或这两种情况都存在的患者可以接受促动力药物治疗和/或将饲管管端置于 Treitz 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处或以下进行喂养。[24][74][75] 相对较小的单中心临床试验提示,使用甲氧氯普胺[75] 和幽门后喂养均可减少肺炎。[74] 这些发现有待更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改善口腔卫生也可以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76][53]

当使用小剂量硫酸钡时,钡餐检查期间的体位技术可以降低或消除误吸风险。[77]

应当使用跨学科方案管理吞咽已经受损的卒中患者或其他疾病患者。[54] 改良的饮食(花蜜样浓稠的液体替代稀薄液体)可能更易吞咽。 这些患者可以从吞咽康复训练中获益,包括以直立姿势训练、收下巴和缓慢吞咽。

虽然在大多数患者中吞咽功能可以在卒中的 6 月内恢复,管饲喂养在急性期可能适用。 在一项三方随机对照试验——喂养或日常饮食(FOOD)研究[78][79] 中发现,未在卒中患者中发现来自营养补充物的明显益处。前三周内的早期营养降低死亡率。在这项研究中,与鼻胃管相比时,经皮内镜胃造瘘 (PEG) 管与 6 个月时较高的死亡率或不良结局相关。最佳饲管类型方面各方数据并不一致。在小型单中心研究中已经证实,幽门后放置饲管可降低肺炎风险,但在其他结局方面未证明存在差异,例如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呕吐或死亡率。[80][81][82][74][8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