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脑膜炎球菌病在温带地区中散发,常见为 B 型、C 型脑膜炎双球菌。欧洲国家间存在差异,法国年发生率<1/10 万,英国及西班牙可高至 4-5/10 万。[4]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脑膜炎带国家在疾病暴发时发病率可达 500/10 万,通常为血清型 A 感染,而近期大爆发为血清型 W135 引起。[5][6][7]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患者>90%仅存在脑膜炎。[7]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美国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感染率达到峰值,此后下降,到 2013 年下降到历史最低值 0.18 例/10 万人。[8][9]大多数感染是由血清型 B、C、Y 引起。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分离出的血清型 Y 菌株不断增加。[10]以散发病例为主,但偶有因血清型 C 和 Y 引起的局部爆发。5 岁以内儿童(尤其是 1 岁以内儿童)侵袭性感染发生率最高,第二发病高峰在 11-22 岁间,第三次发病高峰在 65 岁以后。婴幼儿感染主要是血清型 B。在非洲及亚洲地区,血清型 A 与 W-135 最为常见。[2]血清型 A 菌株具有地区流行性,仍是撒哈拉以南地区脑膜炎流行带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但这些感染的流行病学继续演变,因为在这个地区引入了新的疫苗,并出现了新的毒性菌株。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