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母体 HIV 感染风险增加

注射吸毒时共用针头和经皮针刺伤有引起 HIV 感染的风险,具体分别为 63-2400/10,000 例次感染源暴露、30/10,000 例次感染源暴露。[41][42][46][70]

对于无保护肛交受方,射精时,其感染率为每 70例次感染源暴露,发生 1例次感染,未射精时,其感染率为每 154 例次感染源暴露,发生 1例次感染。[45] 在不采用工具避孕法的情况下,阴茎-阴道性交接受方的感染风险如下:在低收入国家/地区,每 333 次暴露于感染源,会发生 1 次感染;在高收入国家/地区,每 1,250 次暴露于感染源,会发生 1 次感染。[42][44]

近期性传播感染 (STI) 和阴道炎(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 [HSV]-2 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和淋病)与 HIV 感染的风险增加相关。[48][49][50]

围产期 HIV 传播风险增加

母体高病毒载量与围产期 HIV 传播风险增加相关。分娩时的 HIV RNA 水平较高与传播风险独立相关。[19] 产前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ART) 与围产期 HIV 传播风险增加相关。产前母体接受 ART 与传播风险降低呈独立相关。[19]

母乳含有高水平的 HIV 病毒,[1][32][33][34][35] 并且传播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一时间点。高母体病毒载量(血浆和母乳中)、母乳免疫学因素、母体乳房病变(例如乳腺炎、乳头皲裂或出血、脓肿)和母体低 CD4 计数与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的风险增加相关。念珠菌病等婴儿胃肠道疾病可破坏黏膜完整性,并促进病毒传播。[36][37][38][39][40]

其他诊断因素

口腔念珠菌病

提示晚期 HIV 感染。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提示晚期 HIV 感染。

体重减轻

提示晚期 HIV 感染。

发热

发生于病毒的急性血清转换阶段。

不适感

发生于病毒的急性血清转换阶段。

淋巴结肿大

发生于病毒的急性血清转换阶段。

按之可退色的斑丘疹

发生于病毒的急性血清转换阶段。

危险因素

注射毒品时共用针头

每 10,000 例次感染源暴露,会引发 63-2400 例次感染。[41][42] 注射吸毒占全球所有新发 HIV 病例约 10%。[43]

阴茎-阴道性交的接受方

低收入国家/地区的暴露后感染率为 1/333;高收入国家/地区的暴露后感染率为 1/1250。[42][44]

无保护肛交接受方

在未射精时,平均每 154 例次感染源暴露,会发生 1 例次感染;而在射精时,平均每 70 例次感染源暴露,即会发生 1 例次感染。[45]

经皮针刺伤

每 10,000 例次感染源暴露,会引发30 例次感染。[46]

性传播感染 (STI) 和细菌性阴道病

有证据表明,非溃疡性 STI 会增加 HIV 传播的风险。[47] 多项研究表明,近期发生的 STI 与 HIV 传播之间存在关联。控制人口统计学和行为风险因素后,血清学阳性HSV-2、淋病、细菌性阴道病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 50.4%、5.3%、17.2%。[48][49][50]

母体病毒载量大(围产期传播)

母体高病毒载量与围产期 HIV 传播风险增加相关。分娩时的 HIV RNA 水平较高与传播风险独立相关。[19]

出生前未进行母体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围产期传播)

产前母体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传播风险呈独立相关。[19]

母乳喂养(围产期传播)

母乳含有高水平的 HIV 病毒,[1][32][33][34][35] 并且传播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一时间点。高母体病毒载量(血浆和母乳中)、母乳免疫学因素、母体乳房病变(例如乳腺炎、乳头皲裂或出血、脓肿)和母体低 CD4 计数与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的风险增加相关。念珠菌病等婴儿胃肠道疾病可破坏黏膜完整性,并促进病毒传播。[36][37][38][39][40]

针对女性和女童的暴力行为

经证明,与没有遭受私侣暴力史的女性相比,受到私侣暴力伤害的女性面临更高的 HIV/STI 感染风险。[51][52][53] 童年或成年期遭受性虐待或身体虐待史也与 HIV 感染风险的增加相关。

口交受方

每 10,000 例次感染源暴露,会引发 1 例次感染。[54][55]

插入性口交

每 10,000 例次感染源暴露,会发生 0.5 例次感染。[54][55]

多名性伴侣

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既往有多名性伴侣,与 HIV 感染风险的增加相关。[56][57]

母体 CD4 计数低(围产期传播)

可能在晚期母体 HIV 感染出现,故而血浆病毒载量高。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