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相较于成人,针对发育、生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儿童更容易出现容量不足。儿童的体表面积和体重的比值更大、总体液所占比值更大、新陈代谢更快,同时对水分的需求增加。婴幼儿需要依赖其他人供给足够的液体和营养。

水分和溶质的摄入与其丢失或者重新分布不平衡可导致容量不足,从而导致细胞外液间隙液体缺失。可能存在几种致病情况中的一种。

  • 经胃肠道流失是最常遇到的情况。可能存在以下某种、某几种或所有因素:液体摄入减少和呕吐造成的液体丢失过多、肠道再吸收减少、分泌性腹泻、蛋白质丢失性肠病、胃肠道出血。

  • 出血导致血管内的容量流失。血液流失的量和持续时间在确定症状、体征和诊断性发现方面起到尤其重要的作用。

  • 经肾丢失主要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这时电解质紊乱普遍存在,需要进行严密评估和监测。其他经肾丢失的主要原因为尿崩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利尿剂使用和原发性肾小管浓缩缺陷。

  • 经皮肤丢失主要是因为烧伤、中暑、发热和大量运动(特别是在高湿和高温的条件下进行活动时)。

  • 细胞外间隙液体丢失:细胞内液体在细胞外间隙重新分布,可见于诸如严重过敏反应、脓毒症、小肠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和低白蛋白血症等疾病。

病理生理学

总体液由两部分构成:

  • 细胞内液

  • 细胞外液。

儿童的总体液分布与成人不同。正常新生儿的总体液约占其体重的 75%。年龄较大儿童的这一比例逐渐接近成人的,成人的这一比例为 60%。随着时间推移,总体液的减少主要来自细胞外液。[5] 对血流动力学有重要作用的血管内容量大约占总细胞外液的 1/3。

正常情况下,2/3 的总体液是细胞内液,1/3 是细胞外液(其中 1/4 是血浆,1/3 是总血容量)。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调节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水分布的主要溶质。如果钠流失,细胞外液减少,从而出现血容量减少。更精确的术语为血容量不足,而不是脱水,容量不足涉及溶质流失,从而出现细胞外液减少。

与此相反,脱水指的是水流失。因为水自由渗透主要是通过细胞膜,脱水会对细胞内和细胞外产生同等作用,导致血渗透压增加的症状,例如口渴和精神状态改变。脱水时,水分按体液分布成比例丢失。丢失的血浆量仅占细胞外液的 1/4,而细胞外液占总体液的 1/3。所以,脱水时总丢失量的 1/12 来自血管内血浆容量,这解释了血管内容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得以相对保持的原因。

分类

病原学分类

  • 经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肠道再吸收减少、蛋白质流失性肠病、胃肠道出血或上述几个因素同时存在。

  • 经血管丢失:身体任何部位的严重出血。

  • 经肾脏丢失:水或溶质再吸收障碍或过度再吸收(例如尿崩症、糖尿病、肾小管缺陷和利尿剂的使用)。

  • 不显性失水增加:皮肤完整性缺失(例如烧伤)、发热、体温过高、呼吸急促和高代谢需求的生理性状态。

  • 细胞外间隙液体丢失:细胞内液体在细胞外间隙重新分布,可见于诸如严重过敏反应、脓毒症、小肠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和低白蛋白血症等疾病。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