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肠道休息对胃肠炎患者的预后没有作用。哺乳期婴儿除了接受口服补液溶液,还应该继续接受母乳喂养。
对于胃肠炎相关的轻度或中度血容量不足,应在病程早期给予适龄饮食。应避免摄入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如果无法在前 5 分钟内建立静脉通道,则应建立骨内通路。经常使用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部位。
静脉给予等渗盐水 20 mL/kg,持续 5 至 15 分钟。重复进行液体复苏,直至预计丢失量得到补充或血流动力学参数恢复正常,特别是心率和尿量。
对于存在持续丢失的凝血障碍患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以进行止血。在下列情况下,需要给予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出血持续存在、大量失血或者患者已接受大量输血(50% 的总血容量)。
在过度出汗导致经皮肤丢失的病例中,流失的液体相对低渗。血管内容量恢复后,可以使用相对低渗的溶液来恢复总体水分的缺乏。
意识状态改变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提示重度血容量不足。
初始治疗为经静脉给予等渗盐水 20 mL/kg,需要时可重复进行,直到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证据 A
对于因为过度出汗引起经皮肤丢失的病例,在血管内容量恢复后,可以使用相对低渗的溶液(例如 0.45% 盐水)恢复总体水分的缺乏。无论何时给予低渗溶液,都需要频繁进行电解质监测,以确保发现血清钠的任何迅速变化。
需要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
在这些患者中,血容量不足主要是由与糖尿相关的经肾脏水分丢失引起的。但是,使用静脉液体复苏补充循环容量时必须十分小心,因为这些患者存在脑水肿风险。合理的做法是在开始的 1 至 2 小时内静脉给予 10 至 20 mL/kg 的生理盐水,之后在剩余的 22 至 23 小时,使用 0.45% 的盐水补充残余损失量以及维持需要量。建议密切监测脑水肿相关体征。
就诊较晚、新近诊断、低估疾病水平、高胰岛素敏感性导致低血糖可能会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管理更加复杂。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中性胰岛素 : 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得剂量指导
需要根据专科方案指导胰岛素治疗。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患者,特别是最新诊断为糖尿病的儿童患者,不建议进行皮下胰岛素给药。
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外,经肾丢失引起的容量不足的情况罕见。在其他罕见原因中,作为一种不太可能但有可能出现的表现,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患儿。
已知有中枢性尿崩症的患儿,因为正常治疗被中断,可能出现血容量不足。罕见情况下,有头部外伤或脑肿瘤病史的患者有新发中枢性尿崩症的风险,这会导致脱水,有时会导致血容量不足。
肠内补液一般足够。因为主要是水分流失,所以可以使用低渗溶液补液。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鼻内使用去氨加压素 : 3 月龄至 12 岁儿童:5-30 μg/天,鼻内给药,分 1-2 次给药;≥12 岁儿童:10-40 μg/天,鼻内给药,分 1-2 次给药
尚未明确<12 岁儿童接受去氨加压素治疗尿崩症的安全性和疗效。然而,如果既往已知有尿崩症,并且表现出明确由未受调节的尿崩症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者未受调节的尿崩症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则应给予鼻内去氨加压素治疗。
一旦血容量得到充足补充,则停止额外的液体治疗。
如果患者无法耐受口服补液,则可以经静脉给予低渗溶液(0.225% 的盐水)。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鼻内使用去氨加压素 : 3 月龄至 12 岁儿童:5-30 μg/天,鼻内给药,分 1-2 次给药;≥12 岁儿童:10-40 μg/天,鼻内给药,分 1-2 次给药
尚未明确<12 岁儿童接受去氨加压素治疗尿崩症的安全性和疗效。然而,如果既往已知有尿崩症,并且表现出明确由未受调节的尿崩症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者未受调节的尿崩症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则应给予鼻内去氨加压素治疗。
一旦血容量得到充足补充,则停止额外的液体治疗。
脓毒症通常与低血容量的因素相关,包括摄入减少、不显性失水增加、经胃肠道流失增加和第三间隙丢失增加(流失入血管外间隙)。
初始液体复苏应采用静脉给予等渗晶体液 20 mL/kg(每份;持续 5 至 10 分钟),直至患者的休克逆转(即达到与年龄相应的正常心率和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小于 2 秒、正常的精神状态和正常尿量)。如果液体复苏导致新发肝肿大或肺水肿,或者如果给予 60 mL/kg 等渗溶液后,休克体征仍然持续存在,则应该开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6]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氨苄西林 : 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得新生儿剂量指导
和
庆大霉素 : 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得新生儿剂量指导
或
万古霉素 : 婴儿和儿童:15 mg/kg,静脉给予,每 6 小时一次
和
头孢曲松 : 婴儿和儿童:100 mg/kg,静脉给予,每 24 小时一次
获得血培养之后,应考虑当地的药敏情况和感染类型,并尽快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47] 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很重要,理想情况是在出现脓毒性休克后 30 分钟内给予。
常见治疗方案包括新生儿接受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治疗,较为大龄的儿童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例如头孢曲松加用万古霉素治疗。另外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选择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假单胞菌、真菌病原体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可能需要输注升压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尚无充分证据表明任何一种升压药比其他另一种升压药更具优势,应根据个体情况作出具有针对性的选择。[48]
可能需要纠正凝血障碍和贫血,以进行最佳管理。
对于需要使用升压药或者尽管接受晶体液治疗但病情仍恶化的患者,需要转诊至重症监护病房 (ICU) 进行进一步监测。
肾上腺素 : 0.01 mg/kg(1:1000 溶液),肌内注射,根据反应每 5 分钟一次,最大单次剂量为 0.3 mg
或
肾上腺素 : <30 kg 儿童(自行注射):0.15 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5 分钟后可重复给予;≥30 kg 儿童(自行注射):0.3 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5 分钟后可重复给予
经血管外组织丢失导致容量不足。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大部分血容量不足的患儿不同,低血压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的早期表现。
将肾上腺素肌内注射作为初始紧急治疗。这可以通过自我注射装置完成。[49]
另外,静脉给予 20mL/kg 的盐水(根据需要重复进行,以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如果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则建立骨内通道也是可行的。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 0.5-1.7 mg/kg/天,静脉分次给予,每 6-12 小时一次
和
苯海拉明 : 1 mg/kg,静脉给予,每 6 小时一次,单次最大剂量为 50 mg
和
雷尼替丁 : 1 mg/kg,静脉给予,每 6 小时一次,单次最大剂量为 50 mg
给予额外的苯海拉明、雷尼替丁和甲泼尼龙进行治疗。
对于难治性严重过敏反应,可能需要持续使用升压药进行支持。尚无充分证据表明任何一种升压药比另一种升压药是更好的选择。[48]
患者被转至 ICU。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