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接种不普及的流行地区,白喉主要影响 15 岁以下儿童。 在儿童疫苗接种很普遍的地区,流行已转移到没有自然暴露于毒素和未接受疫苗加强接种的成人(>25 岁)。[26]
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应接受 7 天监测以确认是否发病。[16]
白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是全称免疫者特别重要的危险因素。
未完成全程接种程序的个体感染白喉的风险尤其高。[26]
经常伴有低烧;可发展为呼吸困难,伴假膜形成。
吞咽困难、声嘶、呼吸困难及和哮吼型咳嗽提示喉扩张和/或咽、喉神经受累。[14]
可能提示疾病进展和更高的呼吸受损风险。
可能提示疾病进展和更高的呼吸受损风险。
可能提示疾病进展和更高的呼吸受损风险。
形成一层覆盖扁桃体、咽和喉的黏附性灰褐膜高度提示白喉,并有助于将白喉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咽炎或 EB 病毒感染区分开来。[1]
这一特征与淋巴结肿大有关,是严重白喉的特征。[14] 通常伴有严重不适、虚脱和喘鸣。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受损的征象,特别是如果喉或气管受累。
通过携带者或患者呼吸道飞沫的人际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形式。较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接触皮肤白喉患者的皮肤病变或白喉棒状杆菌的污染物传播。[1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