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全面性癫痫可能由遗传性病因引起(既往称为“特发性”)或者可能由代谢性或免疫疾病引起,在较少见的情况下由大脑结构性异常引起(此情况也可能出现局灶性癫痫),或其病因不明。国际抗癫痫联盟 (ILAE) 采用以下病因分类系统。[1]

遗传性

  • 许多伴全面发作的癫痫综合征有遗传因素;通常无特定的遗传方式,而是属于复杂遗传,外显率有年龄依赖性。[10] 对其中某些综合征而言,观察到与特定的染色体有关联。[11] 尽管尚不了解热性惊厥准确的分子机制,但是在编码 γ-氨基丁酸 A 受体和钠通道(例如钠通道、电压门、Ⅰ 型、α 亚基 [SCN1A])的基因中发现了突变。[12]

  • 以前“特发性全身性癫痫”是指儿童失神癫痫、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青少年失神癫痫和仅有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现在此术语被替换为“全面性遗传性癫痫”。当全面性癫痫不能被归类为 4 种综合征之一时,或者缺乏遗传基础的证据时,此类癫痫被归类为基础不明的癫痫。

结构性/代谢性

  • 以前使用的“症状性全身性癫痫”术语通常指潜在病因引起的快速双侧网络受累的癫痫,如今此术语以被“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替代,其中包括全面性、局灶性或二者复合型癫痫发作。

  • 此情况下的全面性发作可能是由已知或疑似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 疾病所致,可见于特定的代谢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此时癫痫是泛发性脑病的一部分),或可能由感染或感染后病因、外伤后病因、脑发育异常、染色体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恶性肿瘤、神经皮肤综合征或孤独症谱系障碍引起。

  • 例如大田原综合征,常由多种脑畸形引起。此病也曾被发现于一些代谢性疾病中;但也有少数病例未发现病因。

  • 类似地,癫痫性痉挛和 Lennox-Gastaut 综合征的病因较多;许多病例存在潜在脑结构异常。

免疫性

  • 癫痫可由免疫性疾病直接引起,癫痫发作是此病的一个核心症状。当患者有自身免疫介导的 CNS 炎症证据时,应怀疑免疫学病因。例如:抗 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受体脑炎和抗 LGI1 性脑炎。

感染性

  • 癫痫也可由已知的感染直接引起,癫痫发作是此病的一个核心症状。感染导致的癫痫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因。感染性病因是指患者的癫痫(而非癫痫发作)是在急性感染(例如脑膜炎或脑炎)等情况下发生的。例如:脑囊虫病、结核、HIV、脑型疟疾、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弓形虫脑病、先天性感染(包括寨卡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未知

  • 属于病因不详的癫痫发作;对其病因不应做推测。

病理生理学

人们目前对该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在癫痫发作期间,中枢神经系统 (CNS) 功能改变会引起皮质或脑干阵发性放电。刺激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癫痫发作放电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一般认为神经元兴奋性和同步性的增强是癫痫发作启动和传播的原因。突触功能及神经元固有特性的改变可能是超兴奋性的原因。这反过来也可能由谷氨酸盐和 γ-氨基丁酸 (GABA) 神经递质系统间的平衡改变引起。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系统和阿片样肽类也在癫痫形成中起作用。多种遗传性和结构性异常会促发众多神经元出现该状态。

随着癫痫被认为是一种“皮质网状组织疾病”,功能性网络与解剖结构性网络不一致,其作用被视为相关。[13] 在失神癫痫中,有人曾提出了关于皮质和丘脑神经元回路的模型。该回路包含“快速放电神经元”和互连抑制性神经元,两者的活动均受 GABA 调节。[14] 除了丘脑-皮质网络之外,其他模型包括系统边缘、新皮层和脑干网络等。

分类

ILAE 癫痫发作类型[2]

国际抗癫痫联盟 (ILAE) 系统根据运动或非运动临床表现将全面发作分为以下几类:

  • 非运动性:失神发作;儿童活动中断,常有茫然凝视或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行为停滞)

    • 典型

    • 非典型

    • 肌阵挛失神发作

    • 眼睑肌阵挛失神发作。

  • 运动性:

    • 阵挛性:有节律的肌肉抽搐运动,有或无意识障碍。

    • 强直性:四肢强直性伸展或屈曲。

    • 强直-阵挛发作:通常以一个强直期开始,患者变得无意识,可能跌倒至地,四肢伸展或屈曲。之前可能有先兆。阵挛期常有剧烈的肌肉收缩,引起明显的抖动。

    • 肌阵挛:短暂、无节律的肌肉抽搐运动,累及一块或一组肌肉

    • 肌阵挛-强直性发作。

    • 肌阵挛-强直性-阵挛性发作。

    • 失张力性:短暂丧失肌张力引起所谓的“跌倒发作”,期间患者会跌倒在地。

    • 癫痫性痉挛。

ILAE 病因分类[1]

遗传性

  • 惊厥是由已知或推测的基因突变直接引起的,惊厥发作是此病的一个核心症状。而癫痫涉及的是遗传学病因,病因具有多样性,在大多数病例中,致病的潜在基因尚未明确。例如:Dravet 综合征和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综合征 (GEFS+)。

结构性

  • 结构性病因是指通过结构性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见的异常,联合电临床评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得出合理的推论,即影像学异常是患者癫痫发作的可能病因。结构性病因可能由卒中、创伤、感染或遗传(例如皮质发育的多种畸形)等因素引起。尽管这些畸形有遗传学基础,但结构性关联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癫痫。想要识别细微的结构性病变,医生需要使用特异性癫痫诊疗方案进行适当的 MRI 检查。

免疫性

  • 癫痫发作可由免疫性疾病直接引起,在这些免疫性疾病中,癫痫发作是核心症状。当患者有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 炎症时,应怀疑免疫学病因。例如:抗 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受体脑炎和抗 LGI1 性脑炎。

感染性

  • 癫痫发作也可由已知的感染直接引起,癫痫发作是此病的一个核心症状。感染导致的癫痫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因。感染性病因是指患者的癫痫(而非惊厥)在急性感染(例如脑膜炎或脑炎)等急性感染情况下发生的。例如:脑囊虫病、结核、HIV、脑型疟疾、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弓形虫脑病、先天性感染(例如寨卡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未知

  • 有一些惊厥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确。因此,在此类病因中,除了根据基础的电临床症状学进行诊断(例如额叶癫痫),则不太可能得到确切的临床诊断。

癫痫综合征[2]

在临床实践中,一些临床特征可帮助做出电临床病征的诊断,包括癫痫发作的年龄、其他体征、症状和脑电图发现。不同的综合征有不同的自然病史,有时病征诊断可以指导治疗。目前尚无正式的 ILAE 综合征分类,此领域正处于研究阶段。

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癫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面发作,多在儿童期发现,可根据发生年龄细分。请注意,年龄范围为该综合征发病率最高的年龄范围,但他们也可能在超出该年龄范围之外的人群中发生。

< 1 岁(不包括新生儿)

  • 大田原综合征(伴抑制性暴发的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

  • 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EME)

  • 癫痫性痉挛

  • 婴儿期肌阵挛癫痫

  • 婴儿重度肌阵挛癫痫(Dravet 综合征)

  • “良性”婴儿惊厥

  •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

  • 非进行性疾病中的肌阵挛性脑病。

幼童期(通常为 1 - 6 岁)

  • 伴肌阵挛-失张力发作性(之前称为站立不能性)癫痫(Doose 综合征)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 伴热性惊厥附加综合征 (generalis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GEFS+) 的全面性癫痫包括热性惊厥附加 综合征 (febrile seizures plus, FS+),通常也是一种钠离子通道疾病(例如 SCN1A 突变)。

中童期(通常为 6 - 10 岁)

  • 儿童失神性癫痫发作

  • 肌阵挛失神性癫痫

  • 眼睑肌阵挛失神发作(Jeavons 综合征)。

儿童晚期和青少年(通常为 10 - 14 岁)

  •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JME)

  • 青少年失神性癫痫发作

  • 仅发生伴强直阵挛发作的全面性癫痫。

以上所列类型并不详尽,也不是一个正式的分类系统。但此分类清单可被视为临床实践中一个有用的工具。国际抗癫痫联盟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 指出“良性”的概念可能造成误解,在新的分类和术语文件中,将这一词替换为“自限性”和“药物反应性”,这两个词分别替换“良性”意义的不同成分。预期特定综合征名称中的"良性"一词将被取代。[1] 有时,无法将临床表现归类为某一特定的电-临床综合征诊断。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