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50多年前,首次描述肥胖患者中肝脂肪变性和炎症改变及纤维化的相关性。直到 1980 年,梅奥诊所的 Ludwig 和同事创造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个术语,用于指代在外科空回肠旁路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后发生肝衰竭的患者群体。[1][8]

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药物、外科手术或全胃肠外营养,被某些人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继发性原因。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与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理生理学

尽管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清楚,最普遍的假设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肝内甘油三酯过度蓄积以及后来发展为肝脂肪变性的关键机制。一旦发生脂肪变性,有人提出二次打击学说或额外的氧化损伤,这可以导致产生脂肪性肝炎中的坏死炎症性组分。抗氧化剂缺乏;肝脏铁沉积;脂肪源性激素包括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并且肠道菌群都被认为是潜在的氧化应激源。因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属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部分。[9]

分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病理分类[2]

脂肪变性

  • 大泡性或以大/小泡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性,无炎症或纤维化证据(温和脂肪变性)。52岁女性器官捐赠者肝脏楔形活检;活检显示中度混合型小泡性和大泡性脂肪变性;无明显小叶性炎症或坏死(HE染色,x 200)[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52岁女性器官捐赠者肝脏楔形活检;活检显示中度混合型小泡性和大泡性脂肪变性;无明显小叶性炎症或坏死(HE染色,x 200)来自于Kapil B. Chopra, MD的收集 [Citation ends].

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NASH)

  • 大泡性或以大/小泡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性,并有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轻度弥漫性小叶伴急性和慢性炎症和静脉周围肝窦周胶原沉积的证据。一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活检显示在混合型小泡性和大泡性脂肪变性基础上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右中)和散在的小叶性炎症(HE染色,x 200)[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一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活检显示在混合型小泡性和大泡性脂肪变性基础上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右中)和散在的小叶性炎症(HE染色,x 200)来自于Kapil B. Chopra, MD的收集 [Citation end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

  • 创伤修复应答时,慢性炎症性疾病损伤区域被细胞外基质或瘢痕组织包被。在初期,纤维化被认为是在某种程度上可逆的,但在晚期认为是不可逆的。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纤维化分为0-4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性肝硬化

  • 组织学定义意味着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晚期。以肝脏结构变形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点。通常认为这是不可逆的。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史患者的肝切除大体标本;肝脏切面示混合性,主要为小结节肝硬化;结节的橘黄色是由于40%肝实质有中度混合型小泡性和大泡性脂肪变性[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史患者的肝切除大体标本;肝脏切面示混合性,主要为小结节肝硬化;结节的橘黄色是由于40%肝实质有中度混合型小泡性和大泡性脂肪变性来自于Kapil B. Chopra, MD的收集 [Citation end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

  • 术语被用于描述肝硬化患者发生临床并发症的阶段。大多数并发症是晚期纤维化伴门高压和肝脏合成功能下降的结果和表现。包括腹水、门体脑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细胞癌、肝肾和肝肺综合征。

病理分类[2]

1型

  • 单纯性脂肪肝(认为无进展性)

2型

  • 脂肪变性合并小叶性炎症(多为良性,不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3型

  • 脂肪变性、小叶性炎症及气球样变性。这是无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4型

  • 脂肪变性、气球样变性并且纤维化或Mallory小体。这是合并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