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位26岁的男性患者,因为难以正常工作而导致其近期失去工作。 患者12岁开始接受ADHD治疗。 上学时患者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大声喧哗、擅自离开座位、打扰同学学习等行为, 老师反映患者的成绩与实际能力不符。 服用哌甲酯后,患者在学校的学业和行为表现较前好转,并完成学业顺利考上大学。 而年满18岁时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现在不需要用药了而自行停药。 上大学6个月后患者开始担心是否能够完成当年的学业。 他在学术上的表现和成绩变差,开始拖延,自己不能参加讲座,不能按时提交作业,完成功课。

案例#2

一位老年男性,54 岁,因其伴侣无法忍受其反复无常且混乱的行为,进而威胁断绝关系来诊。患者是一名成功的专业人士,表面看起来并无问题。然而,他的伴侣却提供了他无法专注工作、行为冲动、无法按时完成项目、杂乱无章和健忘的旁证病史。他有一位孙子最近确诊为 ADHD,并且与祖父表现相似。患者上学期间难以在教室里安静地坐着、爱做白日梦、时间管理混乱、不能按时复习功课以及成绩差。因为患者常感觉被限制,所以难以长期维持雇佣工作,因此他自己做生意,从而可以掌控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环境。随着生意规模的不断扩大,患者雇佣员工协助管理自己,例如因为没有按时报账而被罚款。他的行为冲动已经引起严重问题,诸如口不择言导致丧失赚钱机会的事时常发生。患者坚持认为如果自己不那么“没脑子”,生意会做得更好。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