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强的危险因素包括烧心或胃食管反流病家族史、肥胖、年龄增加以及食管裂孔疝。
进食后胸骨后烧灼感是典型表现。
患者躺下或弯腰可使症状加重。
症状可以发生在晚上,但通常并不是劳力性的。
主要发生在进食后,胃酸反流进入口腔,伴有口酸或口苦。
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9]
与食管裂孔疝相关的解剖学改变可以减弱胃食管结合部的抗反流能力,抑制食管清除胃酸的作用,从而促使反流的发生。
平滑肌松弛药和抗胆碱能药通过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和神经机制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进而促进胃内容物的反流。这些药物包括硝酸酯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α 和 β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以及抗胆碱类。
身心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越高,出现反流症状的风险也越高。[18]
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导致食管炎和食管狭窄。还没有证据表明非甾体抗炎药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21]
证据不一致。一些研究表明每周饮酒>7 次可能导致产生反流症状的比值比为 1.9。[18]
可能相关的食物包括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碳酸饮料、巧克力、柑橘类水果和辛辣食物。
证据有限。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上述食物或食物比例大小与反流症状无关。[2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