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的病因大多复杂而且多因素参与。 目前有7种潜在病因,可以此进行分类,将每个大便失禁患者可被分至1组或几个组中。[6]
直肠肛门结构异常(比如括约肌损伤、直肠脱垂)包括先天异常,这种情况下除非经过手术修复,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
神经源性异常(比如,多发性硬化症、卒中、女性会阴神经异常)[7]
大便硬度改变(比如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
大便溢出(比如偏瘫、大便嵌塞)
认知/行为障碍(例如痴呆、学习困难)
一般情况异常(比如年龄、急性疾病)
特发性。
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被动性失禁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神经病变存在微弱的联系。[8] 在年轻女性大便失禁患者中,生产时括约肌受损是发病最常见病因,生产过程中括约肌受损率大约是10%到13%。[9][10] 在产钳辅助、较大婴儿、第二产相延迟、枕后位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受损。[10] 医源性损伤是较为罕见的病因,但是一些操作过程(例如侧位括约肌切开术)需要切开括约肌,如果分离过多,就可导致大便失禁。一些缩短肠道长度的手术可导致肠腔储存功能降低,尤其是涉及直肠的手术。最后,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干扰相关感受和/或运动传导途径从而影响患者的大小便控制能力。
自控力的调节机制复杂,依赖于括约肌功能、大便硬度、结肠内容物传导、直肠储存功能及顺应性、肛门直肠感觉功能和盆底解剖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正常情况下,大便和气体在通过直肠时,内括约肌暂时松弛及扩张,使肠内容物能够在富含神经调节的肛门过渡区域成形。 更高级的神经中枢参与调节使括约肌复合体松弛,判断此刻是否是排便的合适时机。 如果此刻不合适,外括约肌复合体收缩,延迟排便直至时机允许。 任何能够干扰、破坏、抑制这条途径的因素都可以导致失禁。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