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检查

检查
结果

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

检查

会阴部视诊检查可能发现瘢痕形成或者瘘管。向下用力,尤其是在便桶上,可以发现直肠脱垂。直肠指诊有助于评估静息和收缩时的肌张力(包括维持收缩压力),以及发现大便嵌塞。直肠肿块可能由粪块嵌塞或者直肠恶性肿瘤导致。肛门扩张是肛门括约肌静息压较低的一个体征。肛周感觉减退及相关病史可能提示急性椎间盘脱垂或马尾综合征。肛门内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痔或者炎症性肠病,并且有可能发现肿块。

结果

为临床诊断


需要考虑的检查

检查
结果

肛门直肠测压

检查

静息以及收缩压力分别反映内外括约肌的功能。 感觉及反射反映神经系统功能。 直肠容量及顺应性反映直肠储存功能。

操作时需要一个压力传感器(液体或者固体)以及一个球囊,球囊充气后可以评估直肠敏感性。 每个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都是不同的。

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伴有肠道敏感性增加;炎症性肠病和直肠切除术后可以导致直肠的容量及顺应性下降。

肛门内超声

检查

操作时需要一个特定的内部探针和传感器,可以 360° 评估肛管。

肛门括约肌复合物形成的“环”不对称时可能提示存在肛门内外括约肌异常,通常表现为低回声区伴随肌肉层厚度改变。

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包括三维成像技术,提高了医生对肛门括约肌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及理解程度。[23]

结果

可以发现肛门内 ± 外括约肌异常

肛门内核磁共振

检查

有些研究者认为 MRI 可以代替肛门内超声显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肛门外括约肌及其异常容易被看见并发现。清楚地看见肛门外括约肌并不意味着这项技术优于肛门内超声,但是该技术确实在诊断萎缩时准确性更高,而萎缩是评估肛门括约肌修复术成功与否的预测指标。[24][25][26]

结果

可以发现肛门内 ± 外括约肌异常

阴部运动神经潜伏期测试

检查

操作时需要在指状物上安装一个合适的装置。 关键是指状物放置在坐骨棘上肛管内,从而检测到肛管内指状物基底的刺激。 这样在两点之间的纤维会使会阴神经延迟反射。

反应延迟提示括约肌修复术效果可能不好。[28][29][30] 由于操作人员/实验室之间存在差异,以及正常值和异常值之间有重叠,这项检查的临床价值有限。[27]

结果

神经传导延迟 (>2.1 ms)

肌电图

检查

需要通过一块皮肤表面或者栓剂,一个同心针,或者电极线。

这项检查已经被肛门内超声、核磁取代,很少用于诊断大便失禁。[27]

结果

不同类型的电位可能提示肌肉的直接损伤、去神经化或者神经重新分布

直肠排粪造影

检查

初始保守治疗不成功之后以及只要怀疑有排便动力问题(例如肠套叠或直肠突出)时,就应该进行主任医师检查。可以记录直肠壁的形态以及排便的充分性。

直肠里充满液态和固态钡剂的混合物,模拟正常粪便。 然后记录排便过程、直肠角,盆底下降度,评估脱肛或肠套叠情况。

结果

动态排便;可以提示异常的肛门直肠角度或者会阴低垂;可以发现排空不足。

粪便培养

检查

并不常规检测。 只有考虑大便失禁病因是腹泻时才必要。

结果

如果感染性腹泻可以发现微生物生长相正常或过度

直肠活检

检查

并不常规检测。 只有考虑大便失禁病因是腹泻时才必要。

结果

可能显示患有炎症性肠病的证据

全血细胞计数 (FBC)

检查

并不常规检测。 只有考虑大便失禁病因是腹泻时才必要。

结果

通常是正常的;如果感染存在,白细胞会升高

C 反应蛋白 (CRP)

检查

并不常规检测。 只有考虑大便失禁病因是腹泻时才必要。

结果

通常是正常的,当感染或者炎症时升高


检查
结果

经阴道/经会阴超声

检查

经阴道和会阴周围超声技术正在发展中,这些技术可能会使评估肛门括约肌时获得更多细节信息,尤其是盆底存在病变。[23]

结果

可以发现括约肌异常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