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和神经组织的退化是导致老年人发病的可能病因。
社会中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10%,而在疗养院中人群发病率可高达50%。[5] 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说明许多人是因为大便失禁而进入疗养院的。
肛门括约肌损伤可以直接由括约肌撕裂引起。 会阴切开术可以引起医源性括约肌损伤。 阴部神经和骨盆横隔间接拉伸可以导致括约肌复合物的神经源性病变。
外阴切开术和三度或四度会阴裂伤都与肛门失禁显著相关。[12]
对于女性生产过程中括约肌受损及继发的大便失禁风险增加认识提高。[10]
尽管是少见病因,许多外科手术可以直接损伤括约肌功能从而导致大便失禁。 一些肛门操作比如后括约肌切开术和目标是切除括约肌的瘘管手术。 大便失禁可以高达52%。[5] 导致肠道缩短的操作,尤其是直肠切除,可以通过缩短肠道通过时间、减弱存储功能间接影响患者自控能力。
自控力的实现需要通过神经通路使直肠感受粪便,括约肌继发收缩,并且使更高级神经中枢控制排便。 在任何水平干扰这条途径(高级神经中枢、脊髓、马尾、外周神经)都可以导致大便失禁。
水样便以及快速进入直肠可以影响甚至抑制括约肌复合物的正常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如炎症性肠病、放射性直肠炎和既往的结直肠手术可以导致内容物快速通过,伴随直肠顺应性及储存功能减退。
严重便秘患者经常发生充溢性失禁,主要是由于充盈的直肠内容物不断渗出。 典型的患者是非医疗福利机构住院人员,主要是那些老年人或者有认知障碍的人群。 除此之外,神经源性损伤可以导致直肠扩张的感觉缺乏而导致大便失禁。
这些患者发生大便失禁的原因不清,但是直肠脱垂可以通过严重抑制内括约肌而导致大便失禁。[13] 修复直肠脱垂可以使大便失禁恢复。
痔疮脱垂可以严重到影响括约肌功能从而导致大便溢出。
这主要影响儿童,有时尽管进行了手术纠正,成人后大便失禁可能持续或者复发。
认知功能障碍,残障人士,忽视排便习惯导致便秘和大便嵌塞,使老年人群,尤其是居住在疗养机构的人群有更高的大便失禁发病率。
这可以导致阴部神经病变,减少直肠壁顺应性,从而导致排便紧迫感。
中枢神经疾病或者受损的患者比一般人群罹患大便失禁及便秘的风险更高。[1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