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治疗引起烦渴的原发性疾病并监测电解质。[3]如果出现低钠血症,应考虑发病(急性还是慢性)、症状(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 CNS 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54]

严重或有症状的低钠血症:纠正血清钠

在 10% 至 20% 的患者中,精神性烦渴 (PPD) 的特征为低血钠(低钠血症)。除非进展快速,否则低钠血症的症状通常并不明显。通常,在 PPD 中,在不伴有其他能够引起低钠血症的并发症的情况下,低钠血症的症状是轻微或无症状的。[9]

当快速摄入液体且远高于正常水平时,急性有症状的低钠血症会在 48 小时以内出现,引起脑水肿。[1]由于 CNS 调节至低钠水平,慢性低钠血症可能是无症状的。权衡低钠血症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和钠纠正的危险,并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最佳选择。应尽早前往肾内科就诊。

应根据症状开始治疗。[55]在几个小时之内钠水平快速下降 10 mmol/L (10 mEq/L) 足以产生临床症状,包括坐立不安、流涎、共济失调、木僵和昏迷。[56]钠水平处于 125 和 130 mmol/L(125 和 130 mEq/L)之间的患者可出现胃肠道 (GI) 的症状(包括恶心和呕吐)。当血清钠水平低于 125 mmol/L (<125 mEq/L) 时,神经症状更为显著,包括坐立不安、精神错乱、共济失调、木僵和昏迷。[44]

纠正策略包括使用高渗生理盐水 (3%) 输液。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并频繁地监测血清钠和电解质水平至关重要。[54]这将使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和渗透性脱髓鞘的危险降至最低,这两种疾病可在非常快速纠正时发生。[1]在发生急性、严重症状时,最初应每 2 至 3 小时监测一次电解质,当钠水平稳定后可逐渐改为每 6 至 12 小时监测一次。

对于严重低钠血症 (<125 mmol/L [<125 mEq/L]) 或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需要使用高渗生理盐水 (3%) 输注进行快速纠正。如果出现严重神经症状(例如,癫痫发作)注射速度为 1 mL/kg/小时至 6 mL/kg/小时。[32]应持续进行纠正直至患者症状消失,且血清钠水平超过 118 至 120 mmol/L (>118 至 120 mEq/L),以使癫痫发作的危险降至最低。一旦患者症状消失且钠水平超过 118 mmol/L (>118 mEq/L),24 小时内的纠正最大不应超过 8 mmol/L (8 mEq/L),直至获得 125 mmol/L (125 mEq/L) 的目标钠水平。[37]

目标是在第一天将纠正限制在低于 12 mmol/L (<12 mEq/L) (1.5 至 2 mEq/L/小时或大约 0.5 mmol/L/小时)的水平,此后每天低于 6 mmol/L (<6 mEq/L),直至症状消失或血清钠上升。在钠适度提高3 至 5 mmol/L (3 至 5 mEq/L)后,症状通常会消失。

对于血清钠处于 125 至 130 mmol/L (125 至 130 mEq/L)或出现 GI 症状的患者,目标是在第一天将纠正限制在低于 12 mmol/L (<12 mEq/L) (1.5 至 2 mEq/L/小时或大约 0.5 mmol/L/小时)的水平,此后每天低于 6 mmol/L (<6 mEq/L),直至症状消失或血清钠上升。在钠适度提高3 至 5 mmol/L (3 至 5 mEq/L)后,症状通常会消失。

液量限制和利尿剂

慢性症状和无或轻度低钠血症患者应限制液量。对于稀释尿患者(尿渗透压 <200 mOsm/kg H2O),液量限制应从 1 至 1.5 L/天开始。然而,对于尿渗透压超过 200 mOsm/kg H2O 的患者,建议将液量限制为 0.8 至 1.5 L/天。

通常用常规患者体重来确定日间水摄入量。PPD 患者日间体重增加的差异可能比对照组大得多(2.2% 对比 0.6%)。[57]

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袢利尿剂(例如,呋塞米)以加强水排泄。呋塞米引起的排水多于排钠。[1]

非药物行为治疗

行为干预

  • 治疗性液量限制是一种经济的治疗方法,但精神病患者高度的不依从性会给治疗造成困难,而且可能需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出现临床效果。[32]

  • 对患者使用激励物品进行奖励,而在患者不依从时拿走这些激励物品,这样的强化程序取得了一些成功。[58]

  • 大多数已报告的行为干预研究针对住院患者开展,它们通常需要进行严密监测和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投入。在不依从的极端病例中,可能要将患者限制在没有水源的区域。

行为调节

  • 治疗专家采用认知技巧通过实施一个行为项目来应对导致饮水行为的想法,从而限制水摄入。重点是采用包括正强化和应对技能的刺激控制方法。

  • 在 12 周内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过度饮水相关的妄想和恐惧得到解决。为患者记录一份日志,内容为时间、液体量以及每次饮水后的缓解情况。

  • 例如,给患者一个 500 mL 的水壶作为刺激控制装置。要求患者每天仅把水壶灌满 6 次,以达到低于 3 升限水的目标。患者通过使用应对技能(用冰块替代饮料、小口啜饮、从事分散注意力的活动)和来自治疗专家的积极反馈以及尿频的改善来强化液量限制。[41]

精神药物治疗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及其他精神障碍,且已被报道在PPD症状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服用典型精神安定剂多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更换服用具有替代性受体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8]

  • 病例报道和前瞻性试验显示氯氮平能够使患者获益。[1][59][60]一项为期 6 周的前瞻性研究中显示,氯氮平使 8 位烦渴和低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且药物耐受良好。[61]PPD不是氯氮平的许可适应症。

  • 病例报道显示利培酮和奥氮平改善了烦渴,但前瞻性双盲研究没有显示奥氮平的任何益处。[18][62][63]

  • 地美环素被用于治疗夜尿症以及烦渴状态。该药物可直接在末梢肾小管的层面上抑制 ADH(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且能够降低尿液浓度。然而,地美环素与肾毒性[32] 相关,而且在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没有发现该药物有效。[64]

  • 锂是一种 ADH 作用的直接竞争性拮抗剂,由于其潜在的肾毒性和甲状腺毒性不良反应,现在已经很少使用。[65]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