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IgM 副蛋白相关神经病变 |
长期 | 高 |
通常与 IgM 副蛋白相关,并且可能是 WM 的临床表现之一。 IgM 抗体与髓鞘相关糖蛋白 (MAG) 的相互作用参与副蛋白相关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68] 已经使用皮质类固醇、静脉给予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烷化剂和 NA 来改善 IgM 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获得的结果各异。[69][70] |
||
高黏滞综合征 |
存在差异 | 中 |
高黏滞血症是 WM 最具鉴别意义的特点,但诊断 WM 时仅在不足 15% 的患者中观察到。[22] 临床表现包括紫癜、鼻出血和牙龈出血、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系统症状。治疗方法为血浆置换和化疗治疗基础 WM。 |
||
Bing-Neel 综合征 |
存在差异 | 低 |
长期存在的高黏滞血症改变血管通透性,导致血管周围恶性浸润,引起头痛、眩晕、听力损害、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复视,最终导致昏迷。[22] 该综合征不包括高黏滞综合征导致的神经系统表现。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损害可累及脑膜(脑膜炎),导致皮层损伤,颅骨和脊髓受累。神经功能有可能迅速恶化。CNS 检查和影像学支持下可作出临床诊断。 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取决于临床情况和 CNS 累及部位。已尝试采用化疗、放射、鞘内化疗和皮质类固醇治疗。 |
||
冷凝集素病(继发性)相关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存在差异 | 低 |
可能没有淋巴瘤影像学证据,如淋巴结肿大或脾大。有溶血证据。此外,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DAT) 抗 C3d 阳性;冷凝集素滴度为 1:64 或更高。存在单克隆 IgM 抗体。骨髓活检有淋巴瘤证据。治疗方法为治疗基础性疾病 WM。已经证实利妥昔单抗在这方面有效。[66] |
||
Richter 转换为侵袭性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如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
存在差异 | 低 |
作为一种低度恶性的 B 细胞淋巴瘤,WM 倾向于发生 Richter 转换。已有经核苷类似物 (NA) 治疗(如氟达拉滨单药治疗或联合其他药物)患者的 Richter 转换率增加的报告。在 439 例 WM 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对 193 例 NA 治疗患者与 136 例非 NA 治疗患者以及 110 例未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比较。5 年随访后,NA 治疗组有 9 例 (4.7%) 患者发生 Richter 转换,而非 NA 治疗组有 1 例 (0.4%) 患者发生 Richter 转换 (P < 0.01)。110 未经治疗的患者没有发生 Richter 转换。此外,NA 治疗组有 1 例患者发生霍奇金淋巴瘤。[31] Richter 转换为 DLBCL 患者可给予 R-CHOP(利妥昔单抗 + 环磷酰胺 + 多柔比星 + 长春新碱 + 泼尼松)治疗。 |
||
治疗相关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 |
存在差异 | 低 |
一项回顾性研究报告 NA 治疗 WM 患者发生治疗相关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率较高 (1.6%),而非 NA 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发生率均为 0%。[31] 在每日与间歇口服苯丁酸氮芥试验中,间歇苯丁酸氮芥组 46 例患者中的 4 例 (9%) 发生了急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2] |
||
导致机体衰弱的治疗相关神经病变 |
存在差异 | 低 |
已有硼替佐米治疗后 32%-74% 患者发生不断恶化和/或致衰弱的神经病变的报告。在高达 70% 的病例中,停止治疗后神经病变可逆。[33][34][35] 然而,一些病例的改善缓慢,经过 20 个月才能恢复。[67]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