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若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出现的最初 48 小时内不进行处理,其死亡率可达到 50%。[3] 因此,这是肿瘤科急症,且自 1971 年起,在缺乏明确感染证据的情况下,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已经是治疗标准。[4] 及时给予抗生素使反应率高达 60%-70%,并降低死亡率至 10%。[4]

中到高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

第一次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患者中,约 80% 需要住院,住院时间为 1-10 天不等(40%<5 天,42%为 5-10 天),住院的中位时间为 11.21 天。住院时长可能随着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反复发生而增加。[66][67]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住院时长及并发症也与年龄>65 岁、晚期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和程度、并存疾病和器官功能不全、损伤的体力状态和白蛋白水平低相关。[7][8]

此外,患有低血压、菌血症或肺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患者,发生包括死亡在内的并发症的风险较高。[68][69][70][71][72][73]

复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风险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史预示后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作,因此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和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 (EORTC) 指南推荐在后续化疗中预防性使用集落刺激因子。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