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病史中的非常规行为

躯体化患者对病史的描述可能是模糊的、富有戏剧性的而且古怪的。[20]

情绪处理问题

在两种障碍中都存在情绪处理问题,或是由于无法感知情绪或者故意压抑和逃避情绪,或是高度的神经敏感及情绪反应。有证据表明躯体化与述情障碍(难以识别及描述情感)证据 B、情绪智力(感知其他人想法和情感的能力)[18]缺陷及神经质(终身倾向于受到负面影响及痛苦)之间存在联系。证据 B

近期生活压力

是这两种障碍典型的诱发因素,包括:心理困扰、过度操劳、疲劳、轻微的创伤或事故、亲人的死亡。这两种障碍的症状会由于缺乏具体的诊断、增加对症状关注度的过度检查及获得包括残疾补助、休假或亲友的照顾等的继发获益等因素而持续存在。

远期生活压力

是这两种障碍典型的危险因素,有时候是诱发因素。比如病史中有性/躯体虐待史,证据 B不稳定的童年(目睹家庭暴力,置身于言语攻击,家庭功能失调)。[38][39][40][42][43][41]证据 C

多种疾病行为

患者表现出多种疾病行为,感到躯体不适后想要缓解症状,最终成为过度关注症状:比如看医生或去急症室就诊,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

不寻常的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或感觉障碍区域与神经、神经根、神经干、中枢神经分布的区域不一致(如肩部和腹股沟的明显界线,或者“分裂中线”),这些都提示了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倒塌性肌无力

测试肌力时的起初几秒钟内完全抵抗后突然出现完全无力,这也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不一致的检查结果

如可行走的患者做肌力检查时腿部严重无力,或者自称“失明”的患者可以绕过障碍物行走,这些可能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错误的感觉检查结果

可能表现为感觉缺失,感觉倒错,失明,管状视野,复视,三重复视,嗅觉异常,耳聋,中线感觉分裂,音叉检查偏侧性。这些可能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分心症状

当检查时注意力被吸引到别处时症状减轻(如患者被要求行走或进行认知测查时震颤就会停止),这也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不一致的瘫痪

肌无力的部位每时每刻都不一样,特别是发现患者自发运动时肌无力的症状明显好于体格检查时,都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无意识丧失的全面性癫痫样发作

心因性非痫性发作与临床的癫痫发作不同,其停止或开始可以不同步发生,症状表现有背部拱起、口吃、头部一侧到另一侧的运动。[51]该症状常由情绪或者疼痛诱发,使用抗癫痫药物后症状反而加重。发作可在独自一人或仅在有一个目击者的情况下发生。

古怪的运动

在确定的器质性运动障碍之外古怪的、不停的且异常的运动都提示可能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步态异常

站立行走失常(Astasia-abasia)(除了站立和行走时可以正常使用腿),倒塌步态,非节简步态可能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功能性(心因性)运动障碍

运动幅度和频率不断变换的明显的肌张力障碍;不一致的运动;运动的方向和模式不断改变;可暗示性;分心作用;压抑;积极对抗被动运动。震颤和抽搐也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49]

其他诊断因素

认知损伤

许多躯体症状障碍或转换障碍的患者常常忘记整个谈话,无意间用错了词,忘记了他们本该知道的基本活动或会谈,无法进行多任务而且有短时记忆障碍。

胡佛征(Hoover's sign)

当下压未受影响的腿时,另一条假性瘫痪的腿会不自主地伸展,提示可能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言语障碍

失音[64]构音障碍,口吃以及外国口音综合征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吞咽障碍

癔症球(一种颈部的填满感或者感到难以吞咽)和吞咽困难提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假阵挛

踝关节不规律不稳定地屈伸,不像器质性的肌阵挛,提示可能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会聚痉挛

当要求患者去盯着某物看时,双眼间歇性或过度会聚,这提示可能为功能性(心因性)原因。

危险因素

性或身体虐待病史

在转换障碍以及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50%~75%)中被频繁报道,而且常发生在儿童期。[38][39][40]

不稳定的童年病史

儿童期创伤与躯体症状障碍及转换障碍有关。[39][40][41]儿童期目睹家庭暴力可能会影响其以后心里健康的稳定性,证据 B暴露于言语攻击可能会影响白质完整性。证据 C还有证据表明,转换障碍患者更多的认知及躯体分离症状与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功能障碍相关。证据 C

创伤相关障碍病史

创伤后应激障碍,分离障碍,以及急性应激障碍与转换障碍和躯体化相关。

女性

对于躯体症状障碍以及转换障碍而言,持续的观察表明女性患者居多(大约75%)。[5][8][9][10]

述情障碍

有证据表明,躯体化和识别、描述感情障碍之间存在联系。证据 B

神经质

有证据表明躯体化与终身易于受到负性影响及困扰之间存在联系。证据 B

之前不良的医患关系

一方面由于医生轻视表现出缺乏理解或同情心,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医生过度解释化验结果或者暗示了新的症状,引起患者对症状的担忧,[20]使得症状持续或增加新的症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